卷 十 四 · 槐 西 杂 志 四(第2/41页)

刘燮甫言:有一学子,年十六七,聪俊韶秀,似是近上一流,甚望成立。一日,忽发狂谵语,如见鬼神。俟醒时问之,自云:“景城社会观剧,不觉夜深,归途过一家求饮。惟一少妇,取水饮我,留我小坐,言其夫应官外出,须明日方归。流目送盼,似欲相就。爱其婉媚,遂相燕好。临行泣涕,嘱勿再来,以二钏赠我。次日视之,铜青斑斑,微有银色,似多年土中者。心知是鬼,而忆念不忘。昨再至其地,徘徊寻视。突有黑面长髯人,手批我颊,踉跄奔归。彼亦随至。从此时时见之,向我诟厉。我即忽睡忽醒,不知其他也。”父母为诣墓设奠,并埋其钏。俄其子瞋目呼曰:“我妇失钏,疑有别故;而未得主名,仅倒悬鞭五百,转鬻远处。今见汝窃来,乃知为汝所诱。此何等事,可以酒食金钱谢耶?”颠痫月馀,竟以不起。然则钻穴逾墙,即地下亦尚有祸患矣。

译文

刘燮甫说:有一个书生,十六七岁,长得清秀聪明,属于上进的一类,很有希望能成就大事。有一天,他突然发狂讲胡话,好像遇见鬼神一般。等他醒过来时问他,他说:“我到景城的土地神赛会上看戏,不知不觉夜深了才回家,回来的路上经过一户人家,我进去讨水喝。这户人家只有一个少妇,拿水给我喝,还留我坐一会儿,说她丈夫因官差外出,要明天才回来。少妇眉目传情,似乎想和我亲热。我也喜欢她柔顺妩媚,就和她成了好事。分别的时候,她流着眼泪,吩咐我不要再去了,还送给我两只手镯。第二天,我看手镯上面有斑斑点点的铜绿,透出淡淡的银色,好像是埋在泥土里多年了。我心里明白少妇是鬼,但还是怀念不已。昨天,我再到那个地方,来来回回寻找。突然有一个黑面长髯的人出现,抽我耳光,我跌跌撞撞地跑回家,他也跟着来了。从此,我经常看到他对着我痛骂。我就忽睡忽醒,其他都不知道了。”书生的父母就到那座坟墓上祭奠,并且把手镯埋回坟墓里。不一会儿,他们的儿子瞪大眼睛大叫道:“我老婆的手镯丢了,我就疑心另外有原故;只是没有查实偷情人的名字,只好把老婆倒吊起来鞭打五百下,卖到远处去了。现在看到你们悄悄把手镯送回来,才知道我老婆是被你儿子所引诱。这是什么样的事,是用酒食金钱致谢赔礼就可以解决的么?”书生发狂一个多月,竟然一病不起了。这么说偷鸡摸狗的行为,即使在阴间也是会带来灾祸的。

李云举言:东光有薰狐者,每载燧挟罟,来往墟墓间。一夜,伏伺之际,见一方巾襕衫人自墓顶出,䰰䰰苦侯反。《说文》曰:“鬼声也。”长啸,群狐四集,围绕丛薄,狰狞嗥叫,齐呼捕此恶人,煮以作脯。薰狐者无路可逃,乃攀援上高树。方巾者指挥群狐,令锯树倒。即闻锯声訇訇然。薰狐者窘急,俯而号曰:“如蒙见释,不敢再履此地。”群狐不应,锯声更厉。如是号再三,方巾者曰:“果尔,可设誓。”誓讫,鬼狐俱不见。此鬼此狐,均可谓善了事矣。

盖侵扰无已,势不得不铤而走险,背城借一。以群狐之力,原不难于杀一人;然杀一人易,杀一人而激众人之怒,不焚巢犁穴不止也。仅使知畏而纵之,姑取和焉,则后患息矣。有力者不尽其力,乃可以养威;屈人者使其易从,乃可以就服。召陵之役,不责以僭王,而责以苞茅,使易从也;屈完来盟即旋师,不尽其力,以养威也。讲学家说《春秋》者,动议齐桓之小就。方城汉水之固,不识可一战胜乎?一战而不胜,天下事尚可为乎?淮西、符离之事,吾征诸史册矣。

注释

燧:火石。罟(ɡǔ):鱼网。

襕(lán)衫: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襕为裳,故称。明清时为秀才举人之公服。

背城借一: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