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九 · 如 是 我 闻 三(第3/33页)

。是月族人有比邻而居者,生一子,臂朱灼然。太夫人遂抚之以为后,即少宰也。余官礼部尚书时,与少宰同事。少宰为余口述尤详。盖释氏书中,诞妄者原有;其徒张皇罪福,诱人施舍,诈伪者尤多。惟轮回之说,则凿然有证。司命者每因一人一事,偶示端倪,彰神道之教。少宰此事,即借转生之验,以昭苦节之感者也。儒者盛言无鬼,又乌乎知之。

注释

顾非熊再生:据传,唐代顾况老来丧子,亡儿魂魄不离其家,顾况悲伤不已,作诗云:“老人丧其子,日暮泣成血。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时别。”亡儿魂魄听后表示,如若下辈子还能投生做人,一定再做他的儿子。后来亡儿魂魄被判来生依旧托生在顾家。

段成式《酉阳杂俎》:段成式(803—863),字柯古,唐代志怪小说家。所著志怪小说集《酉阳杂俎》,内容广博,所记古代中外传闻、神话、故事、传奇,有些篇章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为研究唐代社会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同时,书中还辑录了南北朝和唐代的若干史料,记述上层人们的秘闻轶事,南北朝交聘使者的应对和仪礼,以及民间婚丧嫁娶、风土习俗,旁及中外文化物产交流,此外,关于陨星、化石、矿藏的记载,动植物形态特性的说明,也极富史料价值。

孙光宪《北梦琐言》: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北梦琐言》,唐五代笔记小说集。原帙三十卷,今本仅存二十卷。记载了唐武宗迄五代十国的史事,包括诸多政坛、文坛和民间的掌故,史料价值较高。

于归:出自《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指女子出嫁。

赠公:古代敬称官员的父亲。

雍正己酉:雍正七年(1729)。

译文

顾非熊再生的故事,见于段成式《酉阳杂俎》,又见于孙光宪《北梦琐言》;他父亲顾况的文集中,也载录了该诗,应该不是编造的。近来侍郎沈云椒为他母亲陆太夫人撰写墓志,说太夫人结婚才一年,父亲就去世了,遗腹子叫恒,刚满三岁就夭折了。太夫人哭得很悲痛,说:“我之所以不死,是因为有你在;现在你又死了,我不忍心让我家的香烟,从此断绝。”入殓时,她用红颜色在亡儿的手臂上作了记号,祷告说:“老天不绝我家香烟,你转生以后,就以此作为验证。”当时是雍正己酉年十二月。当月,紧邻居住着的同族人生了个孩子,手臂上清楚地带着陆太夫人作的记号。太夫人就收养了婴儿,嗣了沈家的后,这个当年的婴儿,就是侍郎沈云椒。我做礼部尚书时,与沈云椒同事。他亲口对我讲述了这件事情,讲得很详细。佛家的书籍中,怪诞虚妄的事本来就有;和尚们夸大祸福报应之说,诱人布施钱财,欺诈作假的就更多了。只有转世轮回的说法,有确凿的证据。命运之神常借一人一事,偶尔显示一点儿踪迹,来彰扬神道教化。沈侍郎这件事,就是借转生的验证,来显示苦守贞节的妇人对神灵的感化。儒生们极力主张无鬼论,又怎么能够懂得这其中的道理。

伶人方俊官,幼以色艺擅场,为士大夫所赏。老而贩鬻古器,时来往京师。尝览镜自叹曰:“方俊官乃作此状!谁信曾舞衫歌扇,顷倒一时耶!”倪馀疆感旧诗曰:“落拓江湖鬓欲丝,红牙按曲记当时。庄生蝴蝶归何处?惆怅残花剩一枝。”即为俊官作也。俊官自言本儒家子,年十三四时,在乡塾读书。忽梦为笙歌花烛拥入闺闼,自顾则绣裙锦帔,珠翠满头;俯视双足,亦纤纤作弓弯样,俨然一新妇矣。惊疑错愕,莫知所为。然为众手挟持,不能自主,竟被扶入帏中,与一男子并肩坐;且骇且愧,悸汗而寤。后为狂且所诱,竟失身歌舞之场,乃悟事皆前定也。馀疆曰:“卫洗马问乐令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