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分封天下(第6/7页)

黄帝听完点头道:“好,就依你等!不过,大饶,女娲宫和娲皇殿还是你的事!”

女娲坐在上首,却突然道:“建造我的女娲宫和娲皇殿,黄帝出一些人力和物料即可,至于建筑设计之类,我有大庭氏,就不劳大饶了。”

黄帝看看大饶,道:“也好,也好,有关人力和物料,人皇尽可以和风后要便是。”

然后对风后道:“风后,只要是人皇想要的人力和物料,要多少给多少,不得有误。”

风后道:“是!”

这时,羲和站起来道:“黄帝,我觉得有件事我们可能忘了,现在战事已毕,昔日我与臾区、常先在穷桑之山所见大方鼎也该运回来了吧!”

黄帝皱皱眉问道:“大方鼎?”

臾区也站起来道:“黄帝可能忘了,在穷桑之山,当初祝融用窑炼制农具之时,曾炼成了一个大方鼎,当时我们还不知其名,今日轩辕已成黄帝,正好将鼎接回做祭祀大典用。”

黄帝晃然道:“真是忘了,这么重要的事情。羲和、臾区,明日你二人就筹备兵丁,车辆,将鼎运回。其余人等与我一起负责筹备封禅大典一事。”

待羲和、臾区将那大方鼎运回新郑之时,大鸿也已经从火族回来。虽然失踪的人去向依然不明,可是从他去以后,安抚了火族部落,部落又重新稳定下来。这样,黄帝封禅大典已是万事具备了。黄帝围着大方鼎转了几圈问道:“此金鼎这么大,形状如此宏伟,器臂又这般厚重,你们说,祝融造它干什么?”

封宁子道:“昔日女娲娘娘制做泥具烧成陶器,主要是用来盛水、装果木和肉类。用火以后,开始用灶,后来用窑烧制。可这些制器用材全是泥土。以后九黎族蚩尤有所改进,用炭窑烧冶矿石,炼出金斧、金戈、金斧以及金衣金甲等作战利器。祝融烧制是在九黎之后了,我看,这个金鼎应该是煮肉的用具吧!”

羲和道:“我看不像。炎帝神农反对屠杀,怎么会用它来煮肉呢?此器分明是祝融为炎帝而作。”

众人一时争论不休。黄帝道:“无许再争了,我们就叫它神品重器,以后,就用来祭祀,用作封禅大典之用吧!”

大典这日,轩辕黄帝与先蚕娘娘嫘祖各穿一件红色纱衣分外夺目,嫫母跟在黄帝和嫘祖身后。此时,神农已经去了九黎没有回来,姬伯、少俞也站在大典中央。黄帝请他们两人坐在上首。

正午时分,羲和宣布封禅时辰已到,黄帝领众人向天地祭拜。所有的人都跪下,向苍天行大礼。

拜毕,黄帝朗朗说道:

“我,轩辕,承苍天之恩,负雷电之命来到人间,负有为黎民庶人造福之重任。今神州大地已成和睦之五州,东达大海,有丸山与泰山为证。西到空桐,有鸡头山为证。南到长江,有熊耳山与湘山为证。北到荤粥,有釜山为证。今五州尽归一统,人们以土德之祥瑞之气,尊我为黄帝。在我之前,有天皇伏羲氏,开创太昊部落,观天俯地,创河图、洛书、八卦、九针之学;又有地皇燧人氏,开创火族部落,钻木取火,给人类以温暖和熟食:又有人皇女娲氏,抗洪救灾,采石补天,训练家畜,创制陶器,抟土造人。

自神农氏以后,天下之主,称之为帝。神农炎帝,为帝之首,他开创了九黎部落,并首次将九黎、火族、太昊、有熊组成强大的人类部落联盟。又有献五谷察五味之能,为草谷之祖,创医病之先,应永享神农炎帝封号。我今封为黄帝,也要为人类造万万之福。我不但要发挥个人之能事,更要让天下人都发挥个人之能而为天下人谋福,这是我为帝之宗旨。

而我师姬伯自幼教导我成人做事,又是天皇之子,封为天师;

少俞既懂天地之术,也通治病救人之道,封为大监,监察诸方各州之事。

南方九黎部落仍由神农炎帝管理。而太昊、火族、有熊、穷桑等部分由风后、大鸿、力牧、常先管辖。

封宁子为陶正负责制陶,容成负责制定历法,仓颉负责创造文字,大饶做天干地支,优伶做音律,羲和、常仪、臾区为太史令,记载天地人的大事统由太史令负责,各地诸侯不做记载。货狄、共鼓仍做舟、楫,挥、牟二人仍然负责在荆山制作金器。各人分管的事要尽力做好,要以创制为本,以创制而求生,以创制而求进取。”

黄帝又道:“我以前作战,曾屡次败于战神蚩尤,蚩尤冶炼金器,开始了冶金大业。此器用于战争虽然杀伤人类,可用于耕田、狩猎、防守、制器等诸方面,皆有益于人类,所以我们也应尊蚩尤为冶金之祖。刑天虽也曾与我们为敌,可刑天曾尊天皇伏羲和炎帝神农之命,创造烽火台用以传信,终于使人类有了远方通讯之器,所以我辈应尊刑天为烽信之祖。夸父在火族时听白阜之建议发明出了造酒,让世人有了饮品,白阜应为酒业之祖;而夸父年少时就开始追日,与太阳比跑,试人类的体能,量大地之广度,开长跑之先河,也应尊夸父为体能之祖,还有雍父,亲制棒杵等石器,应为杵祖。这些人,以后皆应受到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