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违师训动宝招灾(第5/10页)

自此以后,灵修老道长谨遵师训,一直不敢擅动那支断肠镖。晃眼过了十二年,这天灵修老道长忽然忙碌起来,因为过几日便是本观每年一度参拜大典。

每年每逢大典之日,不但所有青城弟子都回现参拜聚首,而且还有许多其他道观的道友也来谒贺,是以早在一旬之前,已开始收拾全观,只因观主静室门上的匾后,放有那支天下重宝的断肠镖,是以每年都由现主自行洗抹那块牌匾,从不假手他人。

灵修老道长在观中巡视一番,又走出现外,只见上元现前面那块大草坪,拾摄得极为修整,几头白鹤悠然自得地憩立游行,一派灵山仙境宁谧的光景。可是灵修老道长却忽然如有所悟,想道:“怪不得这几天我老是心绪不宁,似是凶兆,原来不知不觉中已是春回大地……”其实此时刚过了清明节,已是暮春时节了。但他转眼间又失笑想道:“我自幼修习上乘玄功,于金丹大道亦颇窥门径,心神岂能受时序节令所扰?”

自觉想得有点无稽,抚髯微笑一下、回身进观。

道僮已将洗抹用具及清水等摆在静室门外,此时照例全现任何人都需回避,老观主灵修道长抬头一望,忽然愣住。

现在他明白自己为何数日来心绪不宁之故,原来当他记起要洗抹那块牌匾之时,不觉联想起那支断肠镖。十二年悠长的时间过去了,他仍未知道那支名震宇内的断肠镖是个什么样子?好奇之心。人皆有之,饶他灵修老道长修养功深,也不禁心中留下痕迹。这一着相,即受魔侵,竟然不时冥想那支断肠镖的形状。

灵修老道长愣了老大一下,突然决定把那支断肠缥拿下来解开包裹看看,以便和心中所揣测的形状印证一下,在他认为既不生觊觎之心,自己是修道的人,看看有何妨碍?于是在牌匾后取下一个小包裹,拿到静室里。

那块青布经过十二年之久,已经显见褪了颜色,解开来时,只见一个长方形的锦盒,盒上镶着一圈珍珠,圆润洁白。当中一颗特大的珠子,虽然大白天,仍然隐隐现出一圈光晕,这便是凡间稀世之宝夜明珠,旁边那一圈珍珠,则对武林人极具诱惑,可以用来配制灵药。

灵修老道长鉴赏了好一会儿,这才揭开盒盖,但见盒内白绫为底,托着一支细小的金镖,形式拙朴而古雅,和如今武林用的钢镖并不尽同。

金镖一边有个铃印,乃是“淮南”两个篆字,另一边则刻有两排小字,分为六句,字作八分体,奇古堪赏。灵修老道长细细一看,忽然呆住不动,良久才吁口气,轻轻念出末一句“时人应不识”五个字。

他一边把这支稀世奇宝依旧包好,一边想道:“怪不得此物所至之处,祸咎随之。敢情不但盒上的明珠尽是稀世奇珠,盒中的金镖更是已泄漏了天机,谁要是能参透缥上刻着的六句秘诀,立刻功参造化,有神鬼莫测之能。我练的乃是玄门正宗功夫,故此虽然不能立时参悟,但却明白乃是内家无上妙诀,假以时日,我定能将之参透明悟,那时候虽集天下高手,尚不足以挡我之一击。”

想得兴奋,热血把头都冲昏了,便没有发觉廊角人影一闪而隐。他把宝物放回原处之后,便敲云板命人把洗抹之物拿走,然后跌坐静室之中,坠入冥想沉思之中。

这一坐三昼夜不言不动,观中道侣也不以为奇,这时观中甚是热闹,不但青城派上元观的弟子都聚齐了,还有些别的有名道观派来的得道全真。

顾聪已回山数日之久,他在七年前已离开青城,除了头两年也在这时候回来过之外,直到如今隔了五年才回山,据说是远游关外,并已成家立业。众道侣本也深信不疑,可是后来觉得他不像过去那样坦纯可爱,说话也显出油腔油调,特别是眉宇间不时流露出奸狡邪诈的神色,于是大都自然地和地疏远。

老观主三昼夜静坐,顾聪到后来便显得烦躁不安,就在最后的一个晚上,万籁俱寂,老大一座上元观悄无人语,而且一片黑暗,顾聪蹑足一直走到观主静室门外,但见室中悬挂着那盏油灯黑黯欲灭,这是因为老观主静坐,便没有人敢来打扰,连灯火也不敢管。

顾聪装着有事在门口停步,故作从容地张望,但见老观主两道已呈灰白的慈眉,紧紧皱在一起,似乎身体里甚是痛苦,迥非平日打坐入定时那种舒泰样子,不禁大大惊讶起来。

“董师叔明天必定会上山来。”他想道:“那时候我在关外所做所为,定然瞒不过像他这样的大行家,绝不似师父师兄他们那么容易骗过,因此分必在今晚把那断肠镖偷走,到了关外找个地方埋头炼药。有一天药炼成功,即使被这些人找到踪迹,我也不必畏惧。那天晚上我分明窥见师父把什么东西放在匾后,可能就是那支断肠镖,然而师父武功比我强胜百倍,要是现在飞身上去察看,他虽在入定中,仍然会被他发觉,故此不能贸然下手,以免功亏一费,可是我今晚又非离山远走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