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震关中 第四章 华山论剑(第5/9页)

司马泰元背项着地,打了两个滚才跪定下来。他长长吐了一口气息,看来并无大碍——华山派气功了得,姚莲舟这一脚他还硬受得了。

可是他一跪定才觉有异,左足底竟渗来一阵凉意。一看之下,原来刚才姚莲舟的反手剑,削破了他的鞋底和袜子,此刻赤足贴在冰凉的石地上。

姚莲舟也已站起身子,右手迅速改变成正手握剑,斜垂向下,并没有摆什么架式。

众人这才看清姚莲舟佩剑的形貌:原来那狭长而微弯的剑身,乃是半刀半剑,外弯那一边如刀般完全开锋,直至剑尖;内弯却是厚身的刀背,直至前端六、七寸才开刃,成为与一般直剑无异的双刃剑尖,可说前段是剑,后段是刀。刘宗悟等细看,才明白姚莲舟的剑何以砍斩之势如此猛烈,原来兵刃和招式都融合了长刀。

——华山派众人自然没有见过这等奇特的剑形:这柄剑的样式,是姚莲舟自己创制,并命武当派内的工匠打造。他虽也把使用这弯剑的秘诀向一些精英弟子传授,但至今全武当山上只得他一人会用,因此更从未在武林中出现。这独门兵刃,姚莲舟只是简单直接地把它命名为「单背剑」。

司马泰元虽然输了一腿,但刚才第一轮接战,自信反而更增。姚莲舟剑招固是诡异,速度也极快,但三剑斩击,结果都只是掠司马泰元的皮肤而过,证明司马泰元能够适应其剑速。

——这一战,绝对有打胜的机会。

堂内的华山众「道传弟子」,一个个看得血脉沸腾。他们皆知道,这一场决斗一开打,不管结果如何,华山派与武当派的战争已经开始了——就算今天成功把姚莲舟击杀于「紫气东来堂」,日后与武当全派上下还是会有无数恶斗仇杀;但是假如今天,华山派一个次代的弟子,竟能打败堂堂武当掌门,对于两派士气和战意的影响,将无法估量。

——而现在看来,司马泰元确有一战的实力。

司马泰元当然也知道,自己背负着本派多大的期望。这种压力却未丝毫影响他心神。他已完全投入集中在「如何取胜」之上。

他想:刚才连续陷入被动之势,全因姚莲舟那突如其来的古怪拔剑斩技,抢去了先机。

把形势扳回来,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先抢攻。

——更何况,拥有身高剑长优势的他,本来就应该主攻!

司马泰元已暗暗把握剑的手掌滑后,变成握在剑柄的最尾端。师父刘宗悟看见,已知弟子要用哪一套剑法,心里暗地嘉许。

王士心等十几个旁观的「见证人」,一个个汗流浃背。他们武功太平庸,像姚莲舟和司马泰元这等层级的高手交锋,数招快疾的来往都在毫忽之间,他们的眼睛自都无从捕捉。

——但那两柄剑割破空气透出的冷冽杀意,他们的皮肤远远也能感受得到。

王士心努力瞪着双目,尽量不眨眼。他怕一眨眼,就会错过一些一生不会再有机会看见的东西。

他虽武艺不济,但此刻见司马泰元正渐渐高举那长剑,也料想到他快要进攻。

连王士心都看得出,姚莲舟又怎会不知道?但看他的样子,似乎完全无意跟司马泰元抢先,表情还好像在说「这次换你攻过来了」一样。

司马泰元亦无掩饰的意思。他腹部一收一鼓,猛烈吸气。

发动。高壮的身躯猛踏奔前。脑袋内发起「借相」,幻想一块巨岩从华山峭壁崩裂滚落。全身乘着那不真实的可怖气势与能量,进攻。

四尺七寸长剑高举,越过头顶,伸到背后。

吐气。

司马泰元的右手,握住剑柄的最尾端,尽用整把剑的重量和长度,动作如用皮鞭一般,将那长剑自背后猛挥而出,迎头斩向姚莲舟!

——这是司马泰元最得意的其中一套华山剑法「大还剑」。这剑法原来是刀法,而且不是华山派的,乃是先代华山掌门通济真人,与崆峒派一位名宿交好,以一套华山剑法换来。通济真人最初学此刀法,不过是想纪念这段友谊,但后来越发体会其威力,将之融合华山派的心法和气功,成此套「大还剑」。因为攻击刚猛,用一般的长剑根本无法承受其劲力,故华山派规定用这剑法时,要配以特制的重铁剑。但司马泰元的这柄佩剑,比规定的重剑更要厚重,使来当然绝无问题。

司马泰元这一招「崩岩斩」,身、步、手、意完全协调,加之以他天赋的身材,配合一吞一吐的运气,那柄又重又长的刚剑,仿佛真的化成软鞭,挟着裂帛之音破空斩下,确实无负头顶上「气剑一如」那四个大字!

姚莲舟一双星目,看见这剑迎头斩来,嘴角微牵。

——这剑,终于有些看头了。

他身体以诡速倒退两步,颈、胸、腹又异常柔软地收缩,那长剑的尖锋,在他身前仅两寸垂直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