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客来闲聊客去眠(第6/16页)

上有开国元勋、下有太平公子,崔风训、崔风宪这代人处于两大洪流间,宛如沧海一小舟,始终漂荡无根。说来这批「难童」中,唯独魏宽一人杀出了重围,想他自食其力,独自驾船出海、开辟烟岛,已成东海霸主。东瀛幕府、朝鲜王族、乃至于中原各地的豪杰,谁不对他敬畏三分?

想起了白家父子,崔轩亮不由又叹了几声,说道:「不孤道长,那白璧暇的外号是不是叫『书剑双绝』?」不孤子笑道:「呵呵,你还挺渊博,怎么知道他的外号的?」崔轩亮低声道:「我是听那崔中久这般叫他。他说那白大人很有学问,文是省城举人,武是天下状元,真有此事么?」不孤子颔首道:「这话倒不假。这白璧暇赴过武举,再看这小子是峨眉顶尖儿高手,若要拿个什么武状元,自也是易如反掌了。」

崔轩亮嗯了一声,又道:「道长,你说得这个峨眉派,是不是『虚陵太妙洞天』那一支?」不孤子微微一奇,道:「瞧不出来,你还真有些见识啊,居然还晓得『虚陵太妙洞天』?」崔轩亮点了点头,说道:「我叔叔跟我说过,峨眉山有群和尚住在金顶普贤寺,练得都是佛门武功。不过还有一群剑客住在『虚陵太妙洞天』,洞里珍藏了一柄镇派古剑,称作『白眉剑』,锋锐灵秀,便给人列为道家七十二洞天之一。」崔轩亮小小年纪,却说得出峨眉一脉的渊源,自是叔叔的功劳了。老陈、老林见得少爷大大露脸,一扫无知模样,不觉也是满心欢喜,与有荣焉。

不孤子颔首道:「令叔所言不错,这峨眉确是西南武林第一大派。方今江湖上有句俗话,叫做:『点苍人少、青城钱少,送给峨眉还嫌少』。可想而知,这峨眉一派有多大事业?」众人听这话甚是传神,不由都笑了起来,看这点苍山小猫两只、小狗三只,人材凋零,一番凄风苦雨之象。再看青城地处偏远,藏于深山,生活清苦自不在话下。至于峨眉一脉,却因山灵水秀,佛道庙宇聚集,山上自是人才钱财两兴旺,无怪会是西南武林的最大门户了。

王魁听着听,忽地怔怔地道:「点苍人少、青城钱少,咱们九华山却是什么都少,现下连地也没了,以后可怎么办哪?」说着说,不由发起愁来。不孤子安慰道:「你怕什么啊?君不见叫化子拉帮结党,居无定所,何等逍遥自在,日后九华门人何妨也效法追随,也好让天下群丐有个首领啊。」

这话一说,却又让众人噗嗤一声,全都笑出来了。王魁见老友幸灾乐祸,一时心下拂然,道:「你可得意了,小心我搬到你们点苍山脚下,专和你抢徒弟。」话声未毕,七小雄却扑了过来,笑道:「王世伯不必抢徒弟,咱们来投奔你了。」不孤老道人缘不好,这会儿徒弟尽数反出本门,全数趴在王魁怀里撒娇,自又气得老道吹胡子瞪眼,自在那儿破口大骂。

众人说笑一阵,崔轩亮想起了叔叔平日的说话,便又问道:「道长,我听叔叔提过一句话,叫做『峨眉西、泰山东、太和武当正居中』,这又是什么意思?」不孤子叹道:「方今武林门派极多,西是峨眉、青城、点苍、华山,东是九华、仙霞、太行、泰山,并同三帮九教十二会,全数拱卫着天下武林至尊:『太和武当』。」

听得「武当」之名,众人都是肃然起敬。这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近百年来为得张三丰之故,号称「武林之首」,天下八派直如众星拱月,围绕武当,无敢争锋。崔轩亮连连颔首:「我知道、我知道,永乐帝曾经六次降旨武当,说要召见张三丰,封他做护国天师,对不对?」不孤子叹道:「没错。永乐帝曾遣出身边第一爱将魏宽,六次上山寻访张三丰,可六顾茅庐,对方都避而不见。不过永乐帝并未气馁,他发动了三十万工匠,替武当山营造了八宫二观七十二庙,耗费八百万两龙银,号称『补秦皇汉武之所遗』,宠誉之荣,万古未有。就盼张三丰回心转意,能够见他一面。」

崔轩亮大吃一惊:「原来……原来武当山的建筑是皇上给他们起造的,皇上为何……为何待他们如此之好?」崔轩亮是永乐大将之子,口中的「皇上」二字,指得自是永乐帝。不孤子用力咳了几声,便把目光移向了王魁,道:「老王,永乐帝为何这般敬重张三丰?可有什么源由?」王魁干笑道:「我是九华门人,哪管武当之事?」说着拍了拍天绝僧的后背,道:「看,少林寺的和尚在此,你该问他才是。」嵩山少林寺,天下武术正宗,众人居然把它给忘了,众人啊了一声,急忙把目光全数转向了天绝僧,眼中带着几分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