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飘忽现踪迹(第6/7页)

一轩笑声中,又是铁淳英、管如磐撺掇着,东方汉麟向同样喜不自禁的臧伯蕴叩首,行了拜师大礼。喧闹声中,忽听一人道:“臧老先生,东方公子,您们二位的眼光虽不错,可对于这八个字,在下却另有看法!”

“哦?”臧伯蕴目光一闪,看着那着宝蓝长衫的青年,“少师公子,你有何不同看法?”

少师公子走到桌前,细细欣赏八个字:“此八个字,真人间绝无仅有,稀世宝也,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随手所如,皆人法则,真正神品!但不知二位想过没,行书能写到此等地步者,世间除二王外,还有一人,亦有此等笔力。”

臧伯蕴道:“呵!我晓得了,仁兄说的是杨凝式吧?”

青年道:“是!此八字笔力遒劲,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依在下看,就是二王也是有所不及的。在下实在是想不出来,还有谁也能有此等高妙之作?”

“可……”臧伯蕴沉吟,“杨凝式被推崇为五代第一大家,他的字也的确是可垂范千古之作。确也有些人,认为杨之书作甚至超过了二王,这张帖……”

三人一齐低头,细看八个字,最后一齐摇头:“实在看不出来,这帖到底是何人所书?”

臧伯蕴叹气:“老夫就是被搅糊涂了,觉得既像王羲之的字,又有杨凝式的气韵,实在无法判定,这才把它带了来,想请座中的高人代为鉴识一下。可……弄了半天,还是没个准!”

东方汉麟踌躇:“倒也像杨凝式的字,他常被僧人请去寺院的墙上作书。这……会不会……是他在寺墙上运笔之前,先拿根烧过的香棍,随手在这张黄裱纸上写了这八个字?”

“虽是随意而书,但因极其自然,反而没了拘束,尽得高逸纵兴之美。要真是这样的话,”臧伯蕴拈须而笑,双眼放光,“这张字帖的价值可就惊人了!”

“杨凝式的墨迹,以写在寺院墙壁上的为多,随着年深月久,风雨浸蚀,大都剥落湮没了,流传下来的极少。现存世的,仅《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法帖》三帖。要是这一帖确为其所作,那就该是第四帖——《金刚经帖》了,那这个价,”东方汉麟也双目发光了,“不知会有多高?”

“我出银三万两!”少师公子亦是双目熠熠生光,一看他那副急不可耐,恨不能马上就把这张《金刚经帖》揣入衣袋的模样,便知他有多喜爱这张帖。

“段某出银三万五千两!”显然,轩中喜爱杨凝式墨迹的大有人在。但也有人并不是爱这张帖,只不过听了刚才三人的话,知这张《金刚经帖》极其珍贵难觅,就想将它买下,奇货可居,等适宜的时候,再卖个好价钱!

一时轩中人声此起彼伏,很快就把价哄抬到了银十五万两以上。待到二十二万两,众人均觉这价高得未免有点离谱,遂纷纷住口。

少师公子见再无人出价,大是欢喜。他本姓梅名舜臣,自幼习帖,最为推崇杨凝式的字,只要是杨凝式的墨宝,无论价有多高,他都千方百计地搜罗回家。刚才臧伯蕴说的《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法帖》三帖就都在他手中。而时人皆知他的这个癖好,遂称其少师公子。此时,见《金刚经帖》就要到手,价虽高了点儿,他仍万分开心,恨不能马上携其回家,再关起门来,一个人慢慢鉴赏。

“二十五万两!”

“啊?”众人一愕,一齐看着报价的晏荷影,只见她面色平静,若无其事。梅舜臣咬牙:“三十万!”

“五十万!”所有人都惊呆了。梅舜臣额上沁出了细汗,惶急地看着晏荷影、游凡凤,口吃了:“游……游先生,晏姑娘,您们二位干吗一定要跟在下争这张帖?”

“因为,”游凡凤微微一笑,“我们也很喜爱这八个字!”梅舜臣来回盘算了半天,最后,横心,从牙缝中挤出了几个字:“五十二万!”

“五十五万!”

“哗!”惊叹声险些掀翻了宝津轩的屋顶。骆阳泰额上也开始冒细汗了,清了清嗓子:“少师公子,要不,就算了吧?不就八个字嘛!”

赛宝会自举办以来,这么多年,骆阳泰这个东主还是第一次让一个买主退出竞买。他是为梅舜臣好,知他所有的家产加起来也就五十万两银子左右,倾家荡产的,就为了买一张字帖,在骆阳泰看来,未免不值。但臧伯蕴却能体会梅舜臣的心意,将心比心,他也颇想成全了他,但看晏荷影、游凡凤出的价,他们对这张字帖也是志在必得。

梅舜臣僵立良久,然后抬头,对游凡凤、晏荷影道:“在下府中除杨少师的墨宝,其他名家的真迹也不少,要么,请游先生、晏姑娘明天光临在下府中,任挑几张好的拿走,好歹留了这张《金刚经帖》给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