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少小相逢客 何人知玉声(第3/11页)

唐宁道:“前辈放心,晚辈此去也不会牵连江湖。”

华阳道人冷笑道:“好大口气,万一有人与你动武,还看不出你是太乙门功夫?”

唐宁一时语塞,江湖中胜过自己的人何止成百上千,恐怕真会连累太乙门。

华阳道人正色道:“唐师侄,师叔还是劝你今后莫再管这等事情。你若想作官呢,便好好读书,考个举人进士什么的;若想做江湖人呢,便莫与官府瓜葛。”

唐宁沉吟不语,这次来甘陇他只想到是为国尽忠、为友尽义,并不曾想那么多。

华阳道人又道:“譬如你的师叔终南道人,武功胜过你多少,十几年前他与朝廷官员来往,差点便毁了太乙门,最后只有他自己退出太乙门,浪迹天涯,前车之鉴,望师侄你好好想想。”

韦玉筝道:“终南师伯。”眼色放光,终南道人是江湖中传言神仙一般的人物,虽是韦玉筝的师伯,她却不认识。

华阳道人又问道:“唐师侄准备走哪条路?”

唐宁道:“原定两条路相机而行,一条向西直到成县,另一条经阳平关到利州,沿白水江西去,走阴平古道。向西路近,但恐吐蕃重兵屯扎,盘查甚严,尚未定夺。”

华阳道人道:“我看你还是走远路合适。西去有吐蕃大雪山的和尚驻守,这些和尚功夫了得,你还是避开为是。”

唐宁道:“多谢前辈指点。”

华阳道人道:“我怎么听着这前辈两个字这么不顺耳,也罢,就不难为你了。再有,你还是少与武灵门这样的交朋友,尤其还是个姑娘。”与韦玉筝告辞去了。

这话却也莫名其妙,人在江湖,广结朋友,武灵门如何又结识不得?便是武灵门的少掌门田布,也率军参与平淮西,与唐宁相识。“姑娘”就更莫名其妙了,莫非武灵门的姑娘都是蛇蝎猛兽?

唐宁也自往利州而来,沿白水江到达碧口留宿,但见一条清江夹在两岸青山之间,一泻东去,岸边乱石成堆,却有一群人立在水中淘金。那些人衣裳各异,胡汉杂处,十分和睦,其中不仅有汉人、吐蕃人,也有羌人打扮的,相互谈笑,也是各种语言混杂。中原百姓多有视吐蕃为敌的,唐蕃近四十年也屡有战事,但亲到这交界之地,才知百姓之间本是和睦共处,亲如一家。

唐宁坐在岸边,看着江中急流,水流一去不返,那个个浪花却永不改变,或旋或翻,姿态各异,随江中地形生成。唐宁不觉又胡乱痴想一阵,想起孔子感叹时光流逝的“逝者如斯夫”,又想起兵法中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想来想去,一会又想到剑法,一会不知为何又想到了阿元,叹道:“无那清江水,一泻似人泪”。

一连几日,唐宁经阴平、武都,翻越米仓山到了成县,这一路汉蕃杂处,地方官吏仍奉唐朝廷命令,由此向西很远也无吐蕃驻军。倒是成县已为吐蕃兵占,也不过上百名士兵驻守,防卫也不严。

唐宁留心身后,知道一路不远处有人跟踪,猜得那是凤儿。此去凶险莫测,唐宁自不愿牵连她,便故意向东,将她甩开。

唐宁再向北去,经麦积山边,却见有吐蕃兵设卡盘查甚严。唐宁四下望去,两旁尽是山林荆棘,没有道路,唐宁自然无所谓,斜斜插上西面山峰,寻得条小路下山。

刚刚转上大路,两边长草中呼呼飞出几条人影,将唐宁围在核心。唐宁见是几名番僧,大约便是华阳道人讲的大雪山的和尚。

当先一名番僧叽里咕噜说得一阵,唐宁一字不懂,只小心戒备。那番僧转而用生硬的汉话道:“你是大唐汉人?”

唐宁点头称是。那番僧道:“大唐汉人,来吐蕃,就是奸细。”呼喝其他番僧上前捉拿唐宁。

唐宁瞅准空当,一错身便冲出包围,那几名番僧呼喝追赶。一连跑出二三十里,大山之上,竟无岔路,眼见前面又是一处关卡,唐宁进退两难,只得返身应战。

这些番僧内功不弱,招式也怪异,唐宁以箫作剑,不多时已着了两下。这些番僧的武器也怪,竟是一双铙钹,边缘极是锋利,唐宁胸前、右肩接连挂彩。

凭唐宁的功夫,只能对付一两名番僧,如何能对付这六七人?忙抽出箫剑,将一名番僧的一双铙钹劈成四半。

那领头的番僧见识却广,呼道:“太乙门。”他虽不是成心讲汉话,这三个字却是一样的,那些番僧见唐宁宝剑厉害,更是加紧进攻。唐宁左冲右突,始终冲不出去,那失去铙钹的番僧躲在外围,专发暗器。唐宁本已左支右绌,又须提防暗器,若不是尽取守势,仗着手中剑利,早已丧命,饶是如此,也已伤痕累累,内力耗费极大,手中剑明显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