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妙手解惑(第4/6页)

梅玉也只有付之苦笑,郑和明白他的意思。

正色道:“其实,我们并不算是结党,咱家以寺人的身份而掌大权,本身并无营私结党之心,皇帝对咱家的忠心是十分了解的,咱家本姓是马,但是我马家的子弟,在密探圈子里并没有居于高位,目前掌权的是郑家的人,但这门亲戚是皇帝帮我找的,他们才是皇帝的自己人。”

梅玉不禁一怔,现在才想起来,锦衣卫指挥使郑文龙名义上是郑和的侄子,但郑氏一族,早年就是燕王的死党,他们才是皇帝的亲信。

郑和叹了一口气道:“咱家跟国公交好,跟沐王府来往频频,每一个人都以为咱家在结交外镇,壮大自己,其实国公也明白,咱家实在无求于国公,是皇帝要我们多热络一点。”

梅玉更为诧然地道:“会是皇帝要我们交往?”

“不错,皇帝从建文皇帝手中取来了天下,心下对这个老侄儿是颇为抱歉的,但不能表现在脸上,所以才命咱家在私下多作照拂。”

“他是一国之君,又何必要偷偷摸摸地表现关切。”

“国公,他要是明白的表示了,就无法禁止臣下去接近了,也就会有些不安分的人去唆使建文皇帝东山再起。”

“我大哥不会有这个意思的。”

郑和一叹道:“国公,建文皇帝最大的毛病就是耳根子软,定力不足,假如有十几个人天天在他面前说话,而且又提出种种有利的条件,难保他不会改变的。”

梅玉刚要开口。

郑和已抢着道:“真要有利于复辟,放弃良机自是可惜,但今上是个极端聪明的人,他不会让那种情形出现的,今上怕的是建文帝不明时势,轻易地相信了那些好事者的话,轻举妄动,不但使无辜生灵涂炭,也伤害了彼此的叔侄之情。”

梅玉长叹无语,他不能说没有那种人。

像把建文帝在缅甸捧起来的李至善就是一例,而建文帝实在不是一个有主张的人,在缅甸受制于李至善,要不是方天杰和自己全力支持,出死力帮助他摆脱打垮了李至善,后果实不堪设想。

一等汝国公,西南夷都护使又要返任所了。

锦衣卫派出了五十人的卫队,浩浩荡荡地送他回任,另外还有一千名由禁军中挑选征募的精锐,是派去增防扩充他的编制的,这是朝廷对他表示的支持,尤其是那千名的禁军,完全是精锐中的精锐。

由郑和透过密探的过滤帮他挑选的,战技精良,武功出众不说,还具有各种的军事技能和特长。

这些人拔过去,是帮助他在西南夷建军,朝廷有意在西南夷邦间,发展一支十万人的精锐大军,军士在各夷邦就地征召。

那一千人是去负责训练军队的,永乐帝的意思是在西南夷设立一支足以镇压诸邦的武力:

第一,是防止别的大国势力入侵。

第二,也防止该地区的夷人有所蠢动。

第三,是朝廷也多一支外围的兵镇,成为巩固朝廷势力的一个支持!

这一段时间正值海上多风,航行不够安全,所以要从陆路行进,本来,带着兵和侍卫,走在路上该是十分威风的行列。

但是梅玉却不习惯,他从来也不是个喜欢搭架子,摆排场的人,如果他领着兵一路行去,沿途必将受到地方官的迎送,若有地位相等的人,还必须前去拜会,而迎来送往,却是梅玉最讨厌的事。

所以他跟部队脱了节,带了韩氏姐妹,三人三骑,各背了一个简单的行囊,一身江湖客打扮,走在部队的前面,而且声明到云南沐王府,再与大队会合,连五十名侍卫都丢下了。

韩氏姐妹没到过中原,自然希望好好游历一下,梅玉也是几年没来中原了,也很想重温一下纵马江湖的旧梦。

出了京师,就不再有人认识他们了,虽然,带着两个美丽女伴的江湖客不多,他们仍是很受人注目,但是没有人把他当成国公或大元帅看待,也就轻松自在多了。

这一趟的行程也十分自由,哪儿好玩,就多玩两天,进人江南后,那秀丽的江南风光,也着实使他们流连了一阵,不过看多了小桥流水,也渐渐地腻了,他们一脚来到了江西的九江。

这地方是姚秀姑的家,姚家的镖局还在开着,由一位老镖师七星刀计全担任总镖头,计全是七星门中的长老,一手刀法沉稳凝练,火候十足,很少有人比得了。

这家广源镖局,因为梅玉在担任总镖头期间,弄得有声有色,连挑了几处绿林大堂口,已经成了南七省缥局的盟主。

名气太大,责任也重,缥局中有了摆不平的事,都会来求援,所以想停也停不了,只有继续开下去。

好在他们财务状况十分良好,收入也高,得以聘请江湖上最有名气,最具实力的武师来加盟做镖头,也使得镖局的阵容更坚强,实力更不可轻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