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妙手解惑(第3/6页)

没想到梅玉还留下了证人证物。

他们不敢说知情,只能辩说是奉了本国王旨意前来控告,其他情形一概不知,只有把这些情形回禀国王后,再对大明作一个交代。

事实上也只有如此。因为双方距离都太远,相去不下万里,想打仗都不可能,当然也谈不到谁征服谁的问题。

有邦交,最多允许商船靠个岸,没交情,最多不做生意,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永乐皇帝自然了解到这一点,再者,这些使者们是走通了两位御史的门路,上表弹劲梅玉,他才问一问。

看到梅玉进献的巨大金额的战利品,那两位御史已经知道不妙了。

他们同样地了解到皇帝用钱心切的脾气,梅玉能提供这么大的一笔财源,哪怕他真的是劫了外国商船,皇帝也不会怪罪的。

更何况梅玉提出了证据,证明只是清剿海盗呢!

还没等那些使者退出去,两位御史已经惶恐万状地上阶请罪,说他们受了蒙蔽,不明内情,误提劾章。

皇帝也很绝,听他们自承该死,立刻就下旨,当廷摘去了冠带,下在天牢,等候秋决,连大理寺审讯的那一道手续都免了。

这是皇帝万分震怒的表示,当皇帝作此决定时。就是铁了心,再也无可改变了,因此,也没有人敢上去为那两位御史求情了。

最难堪的自然是潞王朱槿了,这两名御史大人都是他的死党,东厂查到的案子,都是交给他们去弹劲,他们也摆明了是东厂的打手。

弹劾梅玉,也是东厂的授意,否则他们在京中,如何能知闻外间的事。

可是这次弹劾错了人,东厂却不敢为他们出头了。

这使得东厂那一党的人很泄气,他们依附朱槿,无非也是攀缘权势,求个靠山的。

但是出了事,朱槿却无力担待,使他们看出朱槿的软弱自私之处。

使他们都寒了心。

正当他们想法子要脱离朱槿的圈子之际,京师又传出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潞王的被执下狱。

潞王是在他的王府中被郑和带兵包围,当堂被抓,下在狱中的,而且也当堂被抄了家,家人全部被扣。

同时潞王所辖的东厂,有三位大档头和七位二档头被同时扣押入了狱,再加上三档头和番子等,大大小小有百余人入狱,使得东厂的人有一大半入了监。

皇帝特下旨令,让内廷总监郑和为主审,另外指定了两位亲王,两位国老为陪审,审判东厂劫盗西南夷都护使梅玉解送呈献给朝廷巨额黄金的案子。

由于劫盗的数额高达黄金一千万两之巨,案子实在太大。

而郑和已经把一干有关人犯,全部逮捕在案,黄金也在潞王的别墅中取出,证据确实。

黄金还由扬州总督衙门派了一员副帅护送,在济南附近被劫,梅玉事前即已声明这批黄金将进献朝廷。

动手的是东厂的人员,虽然那几位主事的大档头都说是自做主张,没有得到潞王的指示。

但这番供词太牵强了,东厂有大半人都参与了。

而且劫走的黄金,又藏在潞王私宅,说他不知情,恐怕连三岁小孩都不会相信!

皇帝自然不是三岁小孩子,何况搜查东厂的办事处和审讯有关人员后,又查到潞王打击异己,捏造证据,陷害无辜的许多情节,至少有六名官员,是因为与潞王不和,被他指示手下,兴起冤狱而整垮了下去。

那六个人还都在狱中,家产被抄,只有一小部分入了官,大部分被潞王和东厂的人入了私囊。

这使得永乐皇帝更为愤怒了,立时下旨将在狱中的潞王赐药自尽。

三位大档头流放边站服苦役,终身不得赦回,其余大大小小牵连在案者达到两百多人。

梅玉的官又加品了,由三等公晋封为一等汝国公,荣耀也到了极点。

郑和又打赢了一仗,在夺权的战争中,他再次地把对头扳倒了下去。

不过,很泄气的是永乐帝并没有把密探的大权全部交给他,东厂的系统又另外指派了河间王朱扑来领军,内廷也另外拨了一名宦官来监军,那是原司起居注的洪士礼,这两个人以前跟郑和没有什么过节,但以后为争权,可想而知的,一定处不好。

郑和对这件事的反应很平淡,仅一笑付之。

倒是梅玉为他生气道:“郑老,皇帝太不够意思了,他一连派了几任的人来跟你分庭抗礼,结果都犯事查办了,这已经够证明你的忠心和能力了,他为什么还是不放心把全部的事务交给你呢?”

郑和一笑道:“国公的关心,咱家十分感激,但皇帝的措施是十分正确的,而且还是咱家建议的。”

梅玉笑叹了一声道:“郑老真是应了一句作法自毙了。”

郑和也笑道:“咱家是咎由自取,惹麻烦也是活该,国公才叫冤枉呢?像潞王这次对付国公,完全是受到咱家之累,他是因为见到我们走得太近,以为我们是一党,所以才找机会要打击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