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7/28页)

正因为他自信必成,所以他的言谈态度,十分从容自然,甚至于言谈声色之间,没有一点杀机,只可惜史仲义是个武将,不是个剑客,他学的是万人敌的兵法韬略,不是流血五步的一击,否则他至少可以从李益与小红的眼中看出一丝残忍的冷酷。

秋鸿献上茶来,由小红接过分送到宾主前面,史仲义对李益还有几分客气,那是为了李益所负的特殊身份,对小红这一个侍儿,当然没有看她一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下手机会,但小红没有动作,裣衽屈膝请安后退下一边。

李益也没有什么表示,他知道小红还要等一个求证,以证实史仲义的企图。李益说了半天的理由构成了史仲义必死无赦的罪行;但,那只是揣测、和判断,没有一点实证,小红是个学剑的剑客,她绝不会轻易杀人的。

换了第二个人,一定会很懊恼,怪她错过了一个机会,因为她使的是短刃,必须要贴近才能出手的,错过了这个献茶的机会,以后就再也没理由接近。但李益却不急,反而更安心,他知道小红能够放过这次机会,就一定有更多把握,也知道她等待的是什么,李益也不认为她的过份,因为那正是自己准备给她的。

虽然他作了许多安排,许多计划,但都是根据一个臆测,一个推断,假如史仲义没作那些安排,那么,他的一切安排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自然也不必要杀死史仲义了。史仲义如果真的没有企图联络东莫尔汗发动一次变乱,小王子他们也不会行动,那一切都是虚惊了,李益本人也希望得到一次证实的,证实自己的断事能力。寒暄了几句还是史仲义自己先开口:“李公子,很对不起,让你等了两三天,因为高兄手书提及的那个计划几乎要调动河西全部兵员,下官虽然是主帅,但直接领军却是六卫郎将,下官须去跟他们商谈一下。”

“这当然是应该的,督帅是否已经协调好了呢?”

史仲义微微一笑道:“大致差不多了,因为这是朝廷的旨意,身为臣属,理应遵照的,虽然有一两个人感到很惶恐,怕临时更调来的士卒一时不易统御,而边镇军务职责重大,万一有变,恐怕难以应付,可是经过下官晓谕之后,他们都同意了,就等兵符一到,就可以付之实施了。”

这个答案大出李益所料,也破坏了他苦心构思的计划,使他这两三天来努力成了一场徒劳,因此这个打击使得李益几乎有点失措,连小红都用一副怪异的眼光看着他。不过李益究竟是个沉得住气的人,他仔细地想了想,觉得史仲义并不是那种肯把到手权势放弃的人,这恐怕是他一句掩饰之词,而且也听出了一个语病。史仲义如果真的经过协调,就不会轻易地说那句兵符一到,便立即付之实施的话,这是一句最笨的话。

就算河西所部的六卫部没有问题同意了,易戍之举,也不可能就实施了的,至少要等他去到另外四郡去一一协商妥当才能请下兵符成事,史仲义是一镇主帅,无论如何也不该说出这种没有见识的话来。

由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他根本就信口应付一下而已,而且这是个很大问题,史仲义却说得太轻松了,似乎根本不当一回事,这又是一个大漏洞,有了这个重大的发现,李益的精神为之一振,他知道他计划的事不会落空了,只是目前小红却为史仲义的回答打消了杀意,李益必须要点醒她一下,因此他也装作很高兴地道:“好极了,据我所知,京中派来布达调戍兵符的特使刘学镛刘大人,已经昨日出发,今天可以到凉州。”

这个消息使得史仲义微微一怔道:“刘大人今日可到了?”

“是的,是再晚叫卢安催他的,尚书高公所以要另行着人赉送兵符,是顾虑到朝廷威信,唯恐有些节便不像督帅这样深明大义,会反对易戍之策遽发兵符,对方来个阳奉阴违,岂不是弄得很难堪。再晚与督帅恳谈过后,见督帅对易戍之策深表赞同,想来不会有问题了,故此才叫卢安前去请那位刘大人尽速启程前来。”

史怀义的神色有点不自然,但也不过顿一顿,随即恢复了笑容道:“好极了,本爵所部六卫即将因为要奉行调戍之策,都把士卒开到凉州来了,若是刘大人来到后,即可请兵符,按照部议着手分配易戍。”

他似乎胸有成竹,知道兵符来了也调不成的,所以言谈之下,乐得大方一点,表现得很积极,李益却故作失惊地:“督帅已经把各戍所的兵都调集了?”

“是的,边卒调戍必须迅速机密,以免为外胡得知消息,趁机蠢动,本爵想要做就要快,所以干脆叫他们将士卒调集凉州立分行发。”

“督帅跟贵属都协议定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