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8页)

跑新闻的家伙,可没什么工作时间与私人时间之分。哪怕前脚刚进家门,屁股还没坐热乎,一旦总部发来命令,她就得认命揣上录音笔和DV再度冲出门去。更何况,这才刚离开编辑部没多远,两分钟后,她在下一站下了车,站在月台上给总编回电话。暗数听筒内单调的信号音,响到第六声,老头子才咋咋呼呼地接了起来:“光沂啊!”

“不好意思,总编,刚才在地铁上。”

“没事没事!也不是很急。”老头子年轻时是个不折不扣的海归派,在英国出生,二十多岁才回国,那时他连中文都不大会说,但在P市报界摸爬滚打几十年下来,如今北方口音那叫一个地道,“你家住在东五环是吧?明天呢,就不用来报社啦,有个专题得让你去跑。小星星孤儿院,地址和具体资料你手里应该已经有了吧?加油拿到大独家啊!”老头子末了还伤心地抽泣起来,“新来的孩子都不靠谱,好几天了,连孤儿院的大门都进不去。还是得靠你啊光沂!你熊的!”

“请不要一边偷吃零食一边布置工作,总编。”谢光沂在站台旁的横椅上坐了下来,掏出笔记本写下新的条目,同时很冷静地戳穿电话那头的独角戏。

老头子嘿嘿笑出了声,更加肆无忌惮地咀嚼起来:“还有啊,他们之前工作的进展……”然后口齿含糊地抱怨了一通新人们如何被孤儿院拒之门外,孤儿院的管理人员又有多么刁钻可恶。

谢光沂娴熟地在笔记本上记了关键信息,并不时应付老头子天马行空的插科打诨。

“哦,好,我知道了。那不重要,我更想提醒您的是,您之前贪便宜买了国产的假牙,吃蚕豆可能还是有点危险。”

话音未落,就听那头清脆的咔的一声,总编发出惨叫,继而通话就中断了。

谢光沂听了会儿耳边的忙音,好半晌才叹了口气,收起手机,然后合上笔记本。

小星星孤儿院。她当然知道那个地方。

因为有个叫果果的八岁小女孩在卫星频道的益智节目中展现出惊人的算数天赋,一举成为热门人物,连带着她出身的小星星孤儿院也备受媒体关注。

是天才,是孤儿,又被专家判定为自闭症患者,果果一举赚足了话题。

早在果果那期节目播出时,社里就开了选题会。总编本是打算把任务交给谢光沂的,但几个刚进社的实习生联合起来,表示希望能拿到大选题,获得锻炼的机会,硬是把这个任务抢走了。她手头还有几个自己挖的独家,本来觉得无所谓——既然抢到了选题就好好做啊?到头来还得她来收拾烂摊子算是怎么回事?

总编也是,选题会上一摊手,“孩子们都开口了,光沂,你就把机会让给他们试试吧”,等到实习生们搞砸了,他倒也轻松,把破烂拾回来没事人似的往她头上一丢,还像给了她天大的信任一样。

因为总编拿准了,她就吃这一套——“他们都搞不定,只有我能行”——她近乎病态地享受着这种自我认同感。只要对方搬出冠冕堂皇的信赖之辞,她不管手头已经积了多少工作,都会不辞劳苦地再揽下一桩。

不过,活儿是接下了,但她一时抓不准方向。和小孩子扯上关系的新闻都麻烦得要命。未成年人保护法很难搞,公共舆论很难搞,那些更年期的看管阿姨更难搞。谢光沂叹了口气,预见到此后好一阵焦头烂额的悲惨生活。

她一口气还没叹得舒坦,手机再度不安分地震动起来。

这次是老家打来的。

“小光,下周末回家来啊!”母亲大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劈头发出指令。

谢光沂当即头痛起来:“怎么可能嘛,要上班的呀。”

“上什么班啦,你妹妹结婚你不管的哦?”母亲大人扯起嗓门。

谢光沂愣了一下:“阿秋要结婚?”

亲妈没好气地哼给她听:“不然呢?阿秋还比你小两岁呢。多大年纪的人了,也不晓得一天到晚在忙些啥……”

广播通报着又一趟列车即将进站,谢光沂忙打断母亲大人永无止境的念叨:“妈,我要上车了,等会儿到家再打给你。”然后果断结束通话。她收拾了一下东西,走到屏蔽门边。

门内的广告灯箱坏了,漆黑的通道令屏蔽门的玻璃成为一块清晰的明镜。谢光沂看着倒影里的自己——连帽卫衣、牛仔裤、球鞋、运动品牌的帆布双肩包。明明已经是离开校园好些年的人,还穿得像个不修边幅的高中生。早晨去市郊山上拍金秋游客赏枫的新闻,天不亮就起床,根本没工夫化妆,一天下来头发也蓬乱得有如鸡窝。糟透了,她舔舔干枯到起皮的嘴唇,心里想。

阿秋竟然都要结婚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