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〇回 旧党应招士民益忧 返魂异术美人弥奇(第3/4页)

却说这馆山城下的市民们,争先恐后地去迎接活佛,突然城主下令:“要带领比丘尼进城。”众人吃惊地说:“这是为什么?”虽然感到失望,但是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就势把轿子抬到城里,交给官员们。人心好奇,贵耳贱目,城内的老少臣仆,从浅木碗九郎和奥利本膳以至士兵奴仆,近来听到比丘尼的法术如何灵验,谁敢等闲视之,都恭恭敬敬地迎接,让至客厅献茶献果。在进午餐时,近侍忙向素藤禀报,素藤说在里边接见。正在静室恭候之际,不大工夫八百比丘尼由两个丫鬟带路,来至素藤身边,一看与传闻的大不相同,说她已近千岁,真是信口雌黄(2) 。她面白体瘦,如带雪的淡竹,袅娜多姿;眉清目秀,好似迟开的秋莲,馨而不艳。身穿白绫子夹衣,外套好似蝉翼一般的黑花纹的法衣,斜披着锦缎的袈裟。这个尼姑久居深山竟有这样的盛装,大概是游历各国时施主们布施的。这样猜想虽不足怪,但好似现在才发现,他便目不转睛地看着。比丘尼很快坐在为她所设的座位上,向素藤作揖施礼后,便搓着绾在手上的念珠,默默地一言不语。蟆田素藤立即对八百比丘尼说道:“女菩萨!某是此城的城主素藤,本是一介武夫,除武勇之事外不谙佛道,但听到法师法术的灵验,实如雷贯耳,渴望能见到法师。今幸闻法师枉驾我城,故请来以聊尽地主之谊。您大概是女神仙、是观世音菩萨吧?因已年高八百岁,所以才被世人称作是若狭的八百比丘尼。这实是令人羡慕的,但是长生不老的仙术,即使想学也难以学到,所以想求寿实不可期。时下是秋收季节,某之领地据说是丰年,所以您的求雨祈晴的妙术今年尚不需要。只是想再见见已去世的爱妾,不知可有此法术么?”比丘尼听了点头道:“原来世人传说的,您已经早就知道了。我的法名叫妙椿,世人给我加了个八百的名字,都是因为椿树能够生长,那么到九百岁时,就该把名字改作九百比丘尼了。因此还是叫我妙椿好了。不管怎样称呼都可以。您想见见已经去世之人的幻影,那本是方士之术,佛教虽然没有,但我在深山时,不料受过异人的传授,偶然也给人施展过此术。您想看的大概是不久前因患瘟疫一同去世的朝貌和夕颜夫人吧?今晚请做好准备,让您见见不难。”她竟奇怪地猜到了他的心意。素藤既吃惊而又高兴地说:“这太好啦!那么做何准备呢?请指教!”妙椿听了答道:“施行法术,无须费很大手脚,在一间密室内,放下帷帐,再放一张桌子和一个香炉就行了。待更阑夜静时,请您让左右的人离开,独自坐在那室内。今宵丑时三刻就让那美女与您相见。最重要的是一定得心诚。”素藤听了不胜喜悦,说道:“那么还有不少时间,且请随便坐坐。”于是便在别室设宴款待,备极殷勤。但妙椿辞谢并不多用。她脱掉法衣,要了个枕头,便旁若无人地入睡了。

作者附注:俗称若狭之八百比丘尼,其虚实不详。按《奥羽观迹闻老志》〔卷十磐井郡十九〕 云:“于若狭国有号白比丘尼者,其父一旦入山遇异人。与之同至一处,盖另一天地、别一世界也。其人给一物曰:‘此人鱼也。食之可长生不老。’父携之归家,其女喜而迎之,解其衣带,因得人鱼纳入袖内,乃食之〔盖肉芝之类耶〕 ,其女寿四百岁,即世之所谓白比丘尼也〔原书乃汉文,今加假名录之〕 。”又于《诸国里人谈》〔卷三山野部〕 中云:“若狭国小滨的空印寺,乃八百比丘尼之住处。有其画像。旁有洞穴,不知其深度。当地人曰:‘五六世纪前该寺住持,入穴探其深度,据云经三日,自丹波山中出。相传昔日是一女僧,居此处,年八百岁,其容貌宛如十五六岁一般壮美,故称之为八百比丘尼。’里人曰:‘此女僧因食人鱼,故而长寿。’”另于《盐尻》〔或问帝王谥篇〕 云:“若狭国八百姬明神〔俗称八百比丘尼〕 乃何神之子?答曰:因未详见其社记,故难以作答。但于《古事记》中有如此记载:大年神之子、羽户山神,娶大气都比卖神为妻,生若沙那卖神,盖即此神。”于《闻老志》中称作白比丘尼,寿四百岁。然而信景翁则称作是八百姬明神。孰是孰非虽尚不得而知,然此语本似齐东野人之语,其虚实,殆已不详。窃以为八百比丘尼者,殆唐山小说中所云李八百之亚流乎?今于此篇只借用其绰号及洞穴事。洞穴事见于下回。虽乃寓言,但亦非无所据,看官可知作者之用心耶欤?

却说那日天黑后,素藤先吩咐近侍们打扫里边的一间小屋子,垂下幔帐,准备好蜡台、香案和香炉,然后让丫环们唤醒八百比丘尼,请她进晚餐。可是丫环回话说:“那位比丘尼已经睡熟了,怎么唤也不醒。”说话间已是夜阑更深,眼看子时已经过半了。素藤十分焦急,心下有些怀疑,便亲自去召唤。他走至比丘尼身边呼唤道:“女菩萨!已经到时候了,还让我等到何时?太久啦!”对他这样不无牢骚地呼唤,妙椿毫不惊慌,微笑着说:“您着急了么?不会使您失望的,一同去准备好的房间吧。”素藤这才稍微息怒,说:“请吧!”便急忙起身在前边带路,来至那个房间揭开帷幕,在适当的位置落了座。妙椿跟着进来,面对香案从怀里取出一包香,拨开香炉里的火,慢慢点起熏香。说也奇怪,左右两座银蜡台的烛光消失,在朦胧升起的馥郁的香烟中,忽然出现一个美人。但见那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