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陈玄奘草堂赋诗 七姐妹温泉妙歌 (第6/6页)

从锦囊中取出几根银针,道:“哥哥请躺好。”唐僧道:“扎哪儿?”大姐道:“哪儿疼扎哪,称’阿是穴’。”唐僧心想:“这一掀便露真相,只怕乱了禅性。”道:“扎别处行也?”大姐知他害羞,嗤嗤笑道:“便扎耳朵如何?”唐僧道:“扎耳朵好!”却又疑惑:“姐姐不是谑我吧?”大姐道:

“休多言,扎了再说。”三藏便卧下让大姐给他扎耳朵。未几,扎毕,道:

“你起身走走看。”唐憎起身行了几步,那腰果然不疼了,直叫:“怪哉!”

大姐道:“人之耳,其形如倒卧婴儿,那诸经穴位皆有对应处。择患点针之,即有奇效!”三藏、行者惧称赞不已。

此时天色已晚,流萤撞进洞来,那六姐妹使团扇扑萤,也追进侗厅。娇语笑言,款巧脚步,如兰香气,缭绕不绝。唐僧如置梦幻。忽而洞中大明,原来月光自南面洞窍透进。女孩子们拍手道:“灯来也,灯来也!”大姐道:

“值此良宵,何不将乐器取来,欢娱一番!”便有几个姐妹跑去取来琵琶、阮琴、箜筷、玉笛..在泉水边随意坐立,拨弦弄管。其声悠扬动听,一如春花解语,秀鸟鸣林,幽泉漱玉,清馨摇空。唐僧端坐问:“姐姐所奏何曲?”

曰:“《回波乐》。”唐僧赞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和着乐拍击节。

众姐妹见唐僧赞赏,个个如受了皇封,笑逐颜开,围着竹榻一厢奏乐,一厢舞蹈。舞姿炯娜多姿,翩若惊鸿游凤。真个袂起王嫱去,据扬西子来;明月之眸传情,瓠犀之齿闪泽;手若柔荑撩兰麝,臂如嫩藕挽芳馨;罗裳飘逸兮,酥胸如蕾半含露;琼玖清冷兮,蜂腰摇曳百媚生。

行者看得发呆,三藏觑得脚痒,就要跳下榻儿。行者道:“师父做甚?

腰才好,别再闪着!”唐僧道:“不妨,我只略活动活动。”七姐妹见唐憎下来,乐不可支,上前扯住手儿,环成一圈,载歌载舞。唐僧眉开眼笑,忘乎所以。行者暗忖:“俺若由着师父闹腾,事后必有纵容之咎。且西行之路,十停已有五停,半途而废,也忒可惜。俺且阻他一阻,略尽力徒心意。将来菩萨怪罪,也好有个遁词!”思定,便拔毫毛变了两个瞌睡虫儿,放它们去叮师父。

唐僧正舞得高兴,忽觉眼皮发涩,阵阵困意袭来。便摇头晃脑掐大腿想振作起来,却不济事儿,一头倒下呼呼大睡起来。众姐妹好不扫兴,只好把他抬到竹榻上。细睹三藏睡容,端的秀美安详!愈加怜爱,便轻轻摇晃,喊:

“哥哥醒醒,莫辜负良辰美景!”唐僧只酣睡不理。七姐妹忽生疑道:“孙长老,你会法术,莫不是你捣的鬼?”行者正色道:“姐姐冤枉好人了!休乱怪——俺那师父,风餐露宿,难得消闲。今日承蒙姐姐殷勤款待、诸般照看,方安下心来养养精神。岂不是好!”众姐妹闻言之有理,复不怪行者,只觉春宵漫长难捱,道:“姐妹们蹦跳得热了,想洗个澡儿。就劳孙长老大驾,去侗外放个哨儿。勿叫闲杂人色进洞!”行者笑道:“姐姐如此厚待俺师徒,敢不效力!”就去洞外草地上寻棵桃树倚坐,观看皎皎月光下如诗如画般景色,委实心旷神怡!

那七姐妹见行者去了,便纷纷解衣褪裙,散了发髻,下到温泉里。若是往日,姐妹们早已扯腿儿、挠痒子、泼水花,嬉笑打闹起来。但今宵岸上躺着个妙玉般的哥哥,便俱变得娴静安分,只放自己在水里漂悠。水草野花拂着肌肤,微觉快意。对水镜容,只见丝如瀑布,面若梨花..芳心荡漾时,抬头望一眼水边心中的唐三藏,又爱又恨,叫道:“哥哥,你醒醒,醒醒儿!”

么妹情不可抑,掐一朵野百合,别在鬓上,幽淡芬芳中,轻声唱道:

维鹤在梁不濡其翼..才唱一句,五妹、六妹便接上:

彼其之子。

不称其服..姐姐们相互道:“小妮子们情不可捺了!”亦和之:

维鹈在梁,

不濡其咮。

彼其之子,

不遂其媾..七姐妹在水中翻波逐浪,舒展玉体,放纵玉喉金嗓,引吭高歌:

荟兮蔚兮

甫山朝..。

婉兮娈兮

季女斯饥!歌声传至洞外,行者惊道:“此歌唱的是‘丽霞彩云生南山,少女思春似饥渴!’不知师父被她们惊醒了没有?”放心不下。又不便进洞看觑,遂又变了一对瞌睡虫儿放进洞中。那唐三藏果被情歌打动,才要睁眼,又被虫儿叮上,合了眼帘,重坠梦乡!七姐妹们楔而不舍,仍旧在泉中嬉水而歌。歌声如泣似诉,感人肺腑。行者叹道:“如此唱下去,老孙这铁石心肠也要感化了!或该将瞌睡虫儿收回来,成全这门亲事?”又觉不妥,正踌躇间,忽听身旁扑塌一声,惊得跳起来:原来自天上掉下一个大物件!要知掉下何物,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