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最后的团圆宴

难得的好天气,一直晴着,只是沙尘越来越重了。北方的春天就是这样,沙尘笼罩了一切,虽然晴着,却难得见江南那样明丽的日头。

唐天明一直在奔忙。

每年的正月,唐天明都得像只陀螺似的,被王天达的鞭子抽得团团转。王天达的天达时代集团下面号称有8万农民工,这8万农民工一部分跟天达的关系是紧密的,另一部分只是借着天达的名义,在北京搞建筑生意。北京是个重资质的地方,8万人,分成小的建筑公司,少说也有上百个,怎么可能都有适合于北京的资质?天达集团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他们的头,也就是航母。后面跟着的,就是近百个大大小小的舰艇。这些舰艇平时倒没什么,但一年中有两个时候,是相当麻烦也相当关键的。一个就是年关,8万农民工中的90%得回湖东,怎么离开北京,成了小公司和天达集团的大难事。唐天明到北京接手驻京办后,做的到现在他认为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基本解决了农民工的回家问题。他当时到北京正是10月,很快,在与王天达的交往中,就了解到了农民工每年为着返乡为着车票烦恼,辛苦倒不说,重要的是很多人年前根本回不了家。唐天明给王天达提了两个建议:一是造出农民工回乡计划,按期分批。大部分人回家过年,小部分人留京守工地和继续干活。每年轮换,头年没有回家过年的,第二年回家。头年回家过年的,第二年留京。这样就可以减少1/3的人员返乡。同时,唐天明建议尽快与各交通部门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农民工的返乡交通由公司统一安排,统一与相关交通部门,比如铁路、汽车等联系,提前预订;这样既解决了农民工买票难,又会受到交通部门的欢迎。王天达一听,觉得这建议相当好,就拉着唐天明一道,跑了铁路与汽车公司。果然如唐天明所料,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支持。从那以后,湖东8万农民工返乡过年,在全国少有的成了“容易事”。王天达因此说:唐主任两条建议,应该写进《天达集团志》的。

8万农民工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比第一个要复杂得多,那就是市场。

北京皇城,全国各地的人都涌了进来。建筑业市场上,也是竞争激烈。每年一到八九月,王天达就得为下一年的市场发愁。甚至有个别年份出现了近两万人到京无工程可做的局面。工人们只好蹲在街头,等着上门做零活。王天达说:我看着那些工人,心里有愧啊!我都不敢看他们眼睛。他们是冲着我到北京的,可到了北京却没活干。唐天明说这也不能怪你,市场经济使然。但针对这种情况,要未雨绸缪,先计划。不能临时抱佛脚,那是没用的。从6年前开始,天达集团走上了以计划找市场,以市场定员工的决策方向,尽量不减少农民工,但相对避免无工可做的尴尬。唐天明以湖东驻京办主任的身份,陪着王天达跑了上百家与天达集团有业务关系的单位与企业,并且成功地跟半数以上的单位签订了长期建筑业务意向协议。这些协议很多到今天还在为天达集团所用。为了巩固这些业务单位,这些年,春节过后唐天明到北京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跟天达集团一道,拜访这些与天达集团与8万湖东农民工息息相关的业务单位。每到一个单位,天达集团都会以驻京办的名义送上一份礼物,不厚也不薄。人情大似天,湖东驻京办主任虽然只是一个正科级,但毕竟代表着湖东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都出面了,这些业务单位们自然也跟着给面子。王天达为此对唐天明敬佩之至,也感激之至。人说驻京办就是在京的小政府,王天达说:有这政府在,天达集团就会在北京的市场上更有作为。

事实也是如此,7年来,天达的业绩翻了两番。湖东有一半的学校都改名天达学校了,湖东财政每年还从天达这儿至少拿走两三百万。与之相适应的,王天达现在是江南省人大代表,湖东县人大常委。王天达回湖东,宗仁书记会亲自陪同,电视台还得播出专题新闻。

唐天明是从正月十二开始,跟王天达一道跑这些业务单位的。十一,他到叶老将军府上去拜望了一下。老将军感冒了,正卧床休息。唐天明将从湖东带来的小咸菜拿出来,老将军口水都差点流出来了。老将军说:“这小咸菜,我可是想了几十年;也就这几年,因为有天明在,才能吃上一口。好啊!”

“只要您觉着好,湖东会不断送您的。只是这咸菜,吃多了不好,血压高,也不利于大脑。”唐天明说着,老将军也道:“这就得有节嘛!这个社会,懂得有节的人不多了。天明你懂得!这次回湖东,一切都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