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和市委书记一起搓澡 想找“干货”,要下去调研(第5/9页)

“蒋厂长,厂区环境卫生不错,也很整洁,清洁工没有放假?”侯卫东表扬了一句。任林渡跟在身旁,心道:“厂区环境好,生产搞不上去,又顶个屁用。”

蒋希东没来由有些心虚,道:“清洁工是临聘人员,罢工的都是工厂里的正式工人。”

成永贵接过话,道:“正式工人还有计划经济模式的思维,上班懒懒散散,没有危机意识,厂里严格管理,动点真格,他们又觉得管得严,还要搞罢工。”

侯卫东看着整洁的厂区,未置可否。

时针刚到两点,厂房内传来了轰隆隆的机器声,原本单调平静的厂房顿时充满活力。

侯卫东放下筷子,道:“今天这一顿饭最舒服,不喝酒,可以多吃一碗饭。”

蒋希东有些走神,等到侯卫东说完,他才道:“侯市长,吃好了吗,今天实在是简单了些。”

侯卫东指着桌子上的菜,道:“今天我们吃了宫保鸡丁、魔芋鸭子、红烧鱼、回锅肉,鸡鸭鱼肉都齐全了,以前地主就算过年也吃不到这么好。”

“改天我们班子再请侯市长吃饭。”

“我在县里接触过乡镇企业,对国有大中企业管理是外行,今天是好机会,请蒋厂长给我当老师,我挨着生产流程去看一看。”

以前副市长刘传达是一个火暴脾气,他分管企业时,喜欢训人,动辄发火,但是蒋希东却敢于和刘传达顶嘴。此时面对着年轻且和气的侯卫东,他却是下意识有些忌惮。听说侯卫东要去看工厂流程,心里有些不情愿,不过他根本没有理由拒绝一位分管副市长的要求。

绢纺厂是由留学苏联的大学生设计,生产车间按照生产工艺流程顺序排列。厂房也是前苏联风格,厂房高大、采光好、机器轰鸣,工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紧张而有序。

侯卫东脑海中浮现了蒋希东的档案,暗自琢磨道:“如今绢纺厂实际上运转良好,没有发不起工资的道理。”

走出厂房时,侯卫东与绢纺厂众位领导一一握手,最后才与蒋希东握手,他充分肯定了绢纺厂:“大企业管理是一门高深学问,绢纺厂管理到如此水平,说明厂领导班子很有战斗力,我也更有信心。”

等到侯卫东离开了工厂,蒋希东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到车间转了一圈。刚回到办公室,成永贵笑嘻嘻地走了过来,道:“老板,今天侯卫东对我们厂评价不低,他就是一个乡镇干部,土包子,哪里懂得现代企业管理。”

蒋希东没有把成永贵当成外人,哼了一声:“听朋友说,侯卫东这人狡猾得很,今天他是话中有话,对我们厂进行高度评价,那为什么工人要罢工?他表扬的背后就是这一句问话,你这个笨蛋难道没有听出来这句潜台词吗?”

成永贵回头一想,果然是这么一回事情,骂道:“这个小子是来者不善,他妈的。”

蒋希东黑着脸,道:“别骂人了,骂人有什么意义,我交给你的事情要办得牢牢实实,事情重大,不能出半点差错。”

当侯卫东回到了办公室,立刻给江津打了电话,道:“江主任,你们处理办那里有没有绢纺厂的报表?”

江津兴奋地道:“侯市长,我正准备向你报告,绢纺厂已经恢复生产了,中午两点钟准时开工。”

“我知道了,你那里应该有报表,给我整理一套送过来。”

“侯市长,我马上送过来。”

拿到了厚厚的报表,侯卫东笑着对江津道:“我话没有说清楚,这种事情,你派个人过来就行了,没有必要亲自跑一趟。”

江津一脸笑意,道:“我受党教育多年,立正稍息的规矩还是懂的,侯市长需要报表,当然得亲自送过来。”

侯卫东在当成津县委书记时,江津作为计委主任,两人在级别上是平起平坐,但是江津位置重要,侯卫东在与之接触时总是尊敬有加。选举结束以后,高下一分,江津的态度便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没有丝毫不适应和不自然。

侯卫东当上副市长以后,对于江津的圆滑练达颇有几分欣赏。圆滑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贬义词,恰恰是对付现实的盔甲。

“江主任,你一直从事经济工作,是专家,如果把绢纺厂当做病人,你能不能一句话总结绢纺厂的病?”

“侯市长出了一个大课题,我得回去认真研究。”

聊了十来分钟,侯卫东将江津送到了门口,握了手,道:“春节前,我们的责任是稳定,春节后,我们的责任是调研。处理小组也不必一直成立,也算给你松了绑。感谢你在这一段时间对我工作的支持。”

江津松了一口气,道:“这是我应该做的,侯市长。”

通过这几天的调查,侯卫东对绢纺厂有了初步认识。他很是谨慎,至今没有发表对绢纺厂的真实看法,他还有几个步骤要完成:一是请教副省长周昌全,他在省政府分管企业,在政策上有发言权;二是要等到处理办拿出调研报告,不过他从内心深处对这个报告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三是要核实以及梳理这几天座谈得到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