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这一生,一定要跟对人(第3/20页)

“我推给古立德,那也要朝廷调查此案的官员信啦。”胡不来说,“看来,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反正我是栽了,万一我在里面顶不住,说了什么对你王大人不利的话,你可别怪我。”

这话可真把王顺清吓坏了,他知道自己是经不起查的,只得放低姿态,和胡不来一起商量过关的办法。办法其实也不是没有,就是和胡不来一起去找乌孙贾。这些年来,乌孙贾收王顺清的好处不少,如果王顺清倒了霉,一定会供出乌孙贾。而乌孙贾一旦倒霉,肯定又会牵连一大片。

见了乌孙贾,自然不会将这所有一切全部说出来,大家都是场中的人,所有的事情,不言自明。何况,王顺清和胡不来,从张祖仁家搜出大量财宝,这些财宝,相当一部分,被他们隐瞒了下来。而现在,他们将这些财宝全部献给了乌孙贾,还加上一些银票。

乌孙贾看了看这些东西,看着王顺清,却故意不看胡不来,问:“王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顺清说:“我们听说,乌孙大人……哦,不是,是朝廷要问古大人的罪。”

乌孙贾说:“古立德祸国殃民,贪赃枉法,被朝廷问罪,是迟早的事。这和你们有什么关系?”

王顺清说:“和我们是没有关系。只不过,我们担心……”

乌孙贾问:“担心什么?”

王顺清说,他担心很多人会因为这件案子受到牵连。而那些受牵连的人,又可能牵连更多的人。如此一来,就会无休无止地牵连下去,最终会有很多人受害。

王顺清到底在官场浸淫多年,很会说话。他已经明白无误地暗示乌孙贾,古立德一旦出事,自己很可能受牵连,而自己受牵连,势必会影响到乌孙贾。

乌孙贾一阵大笑,说:“我以为是什么事呢。王大人,你多虑了,这件案子嘛,我估计最终还是要落在我的手里,我心里有数。你们放心回去吧。”

乌孙贾一直只和王顺清说话,直到离开之前,他才和胡不来说了一句话。

乌孙贾说:“胡师爷,如果古大人真的出了事,你有什么打算?”

胡不来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直直地站在那里,望着乌孙贾。乌孙贾于是又补了一句:“要不,你来给我当师爷吧。”

胡不来听了这话,心中狂喜。显然,这句话表明他已经渡过了人生最大的难关。他因为激动,双膝竟然自动弯曲,然后就跪下了。

至于古立德,他知道自己躲不过这一劫。在古立德的心目中,他早已经清楚,这不是自己的劫,而是国家的劫,是大清朝的劫。此前,他还一直觉得,只要禁止了鸦片,这个国家,这个朝廷,就仍然充满了希望,一切都还可以从头再来。禁烟派惨败,烟祸将在这个国家肆无忌惮,小小的鸦片烟,不仅会彻底毁掉这个国家的经济,还会彻底毁掉这个国家的国民。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既然巢都必覆,又何必考虑卵?

事后反思,禁烟派也是得意忘形,自以为有皇帝的支持,便无所顾忌,无所不用其极,把许多事情做过了,也简单化了。至少有三大点,是禁烟派没有考虑到的。第一,禁烟派采取行动的时候,没有考虑可能出现的国际争端,或者考虑到了,却错误地高估了清朝的强大。第二,对于反对派利益触动太大,一开始就摆出欲将其置之死地的架势,不是一开始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反对派进行分化瓦解,而是采取高压手段,反倒促成了他们团结一致,拼死一争。第三,禁烟派内部不纯洁,很多人只不过是通过禁烟敛财,加上具体执行者大肆贪污,给对手抓住了把柄。

古立德的这些反思,自然永远不会为人所知了。事实上,他所反思的,并不是一时一世的现象,而是中国官场的痼疾。几千年来,中国官员,都是这样当官这样做事的。往往是越大的事,官员们越会拍脑袋执行。鸦片战争如此,后来的戊戌变法同样如此。翻开中国历史,这样的例子,可以找到几千宗,却从未引起过重视。

此时的古立德,心中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悲壮。

自己的生死,是置之度外了,但家人不应该受到冲击,这是他此刻唯一想到的。

古立德对妻子说:“我反复想过了,你在这里不适合,还是带着闺女回去吧。”

古妻目瞪口呆。丈夫当了一生的官,虽然到了五十多岁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六品,但她也没什么怨言。毕竟,六品官七品官,总是要人当的。何况,国家这么大,当大官的毕竟是少数。最让她痛苦的莫过于,人家当官发财,他们不仅没有发财,一两年才能见上丈夫一次。好不容易他外放了,说从此再不和她分开了,岂知现在又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