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尊重:玛丽莲·梦露(第4/15页)

但在她的演艺生涯中,她却鲜少有机会接近自己作为一个工人——这一无比认同的身份。1951年的《夜间冲突》(Clashby Night)是个例外。梦露饰演一位鱼罐头工厂的女工。影片开头,张开的渔网从天而降,抛撒入海,紧接着就是捕获的海鱼倾泻在梦露管理的流水线上。这是梦露唯一一次扮演工人,同时这部片子也是少有的涉及工厂题材的好莱坞影片。梦露饰演的角色是个时常因工作弄脏自己双手,同时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女人。当她年轻的情人俘获了她的芳心时,她却打了他:“我觉得我要是做了你的妻子你一定会打我,不过我想让你试一试——或者让我看看其他人会不会也这样。”当时的梦露刚刚崭露头角,和著名的芭芭拉·斯坦威克(Barbara Stanwyck)搭戏让她压力倍增。但影片演出的结果,是这个新人的风头,大大盖过了原本的主演。正是凭借这个梦想逃离工厂生活的女孩角色,她正式成了一个电影明星。有趣的是,这部令她圆梦的电影导演弗里茨·朗(Fritz Lang)是以充满讽刺的口吻,揭露了梦想本身的残酷。影片中芭芭拉所扮演角色的情人是个电影放映员,他声称自己每天给电影明星“装罐”(像女人们在罐头厂里那样),明星们就像是流水线上的生鱼一样任他摆布。而对于这一讽刺本身,梦露在记者们面前评论道,“所以你不能对你的同事太好,不然你就有可能被挤压致死。”

亚伯拉罕·林肯是梦露心目中的英雄之一。她曾描述自己在20世纪40年代末与七十多岁的比尔·考克斯(Bill Cox)一起在好莱坞大道散步的记忆。此时的她尚未成名,正在好莱坞经历着孤独的煎熬。而后者却给她提供了无数帮助,让她不再感到孤单。考克斯的年纪很大,大到见证过“好莱坞大道”曾是一片荒原,被印第安人看作“适合行走的地方”的时代。他对她讲述了自己参加美西战争,以及追随林肯的经历。当然,梦露关于林肯最初的记忆,是当她还是个十四岁小女生时读到伟大英雄故事时的激动。那时的她几乎将林肯当成了自己的父亲。而在她生命其余时刻,克拉克·盖博偶尔也会扮演这个角色(因为她无从知晓自己的生父是谁,不幸中的万幸,她可以随意想象)。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这样的崇拜并不奇怪。1953年艾森豪威尔的总统就职舞会上,阿隆·科普兰(Aaron Copl and)原本要指挥演奏自己的著名作品《林肯肖像》——那是他用管弦乐的形式,再现了林肯生命中重要时刻,素材包括了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但在舞会开始前最后一刻,这个节目却被撤下,理由是这个节目是“反美国”的(真实的原因是如此纪念一位“平民英雄”大概会让这样一个坐满了亿万富翁的场合变得不那么和谐)。林肯这一形象对于梦露而言显然是重要的。林肯的传记作者卡尔·桑德伯格(Carl Sandburg),在梦露生命的末期成了她的朋友。在1962年的笔记里,她评价桑德伯格的诗是“由人民写成,为人民而写的人民礼赞”。而对于梦露,桑德伯格则评价她是“非同一般的电影明星”,“她身上总有些民主的东西。”所以当《游龙戏凤》中的由梦露扮演的歌女劝诫巴尔干王子应当多“民主”一些——“普选是好东西,民主的所有内容都是”时,梦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扮演自己。“普选很有趣,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会赢。”她向王子解释道(那一刻像是在模仿卢森堡)。不过自不必说,在烂片《我与梦露的一周》中,尽管主创声称自己的影片是在谈论“关于《游龙戏凤》拍摄的一切”,但这个重要的细节却不见踪影。

仰慕林肯,其实暗含了对美国“被拯救”时刻的怀念,同时也提醒人们,对自由的威胁,在这个社会里始终是持久且严峻的。“林肯”同样也曾在她的影片里跑过龙套——那是在一部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影片《让我们相爱吧》(Let's Make Love)中。这部1960年的作品所阐释的内容处于激进主义的边缘。影片中伊夫·蒙当[11](Yves Mon-t and)饰演的亿万富翁,与梦露扮演的女演员坠入了爱河。事情的起因,是梦露所在的剧团准备要排演一部戏剧来讽刺这位亿万富翁,而他听到了消息之后,决定要收购这家剧团[如果这部片子有什么值得人们记住的地方,那就是尽管这是部乔治·库克(George Cukor)的二流影片,却记录了伊夫·蒙当与梦露的银幕恋情]。但当这位亿万富翁不请自来闯入排演现场时,他却被选中在舞台上扮演“自己”。片子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梦露所扮演的角色在他们所排演的讽刺戏中,面对面说出了自己对“亿万富翁”的看法:“不过是一只有钱的虱子,期盼着所有女孩一听见他的名号就会放弃尊严,委身于他。”而当亿万富翁向她表明自己的身份时,女孩自然是不信的。为了“治愈”他的“妄想”,女孩告诉他,曾经有个演员因为长期扮演一个“不称职的林肯”而中弹身亡。众所周知,林肯是在剧院里被暗杀的——一些人就此认为,这位身经百战的总统大概并不适合和平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