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北宋中后期其他词人(第2/2页)

李重元(生平不详)的《忆王孙》(春词)也颇负盛名: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首句出自汉代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是唐诗中常用的典故。此词结尾意境极美,含义也深:杜鹃声声叫的是“不如归去”,然而黄昏时风雨打着梨花,闺门深深闭上,令人想到闺门中的女子也像梨花一样,任风雨摧败青春,孤独地面对黄昏。这类伤春怀人的词内容千篇一律,新意全在构思和意象。末句写景凄美动人,又自然现成,富有暗示性,所以成为名句。

北宋末年词名颇盛的曹组,有一首咏兰词《卜算子》,品格很高: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牵萝补茅屋”句意和《绝句》“迟日江山丽”,烘托出如幽谷佳人般的兰花孤芳自赏的高洁品质和无人诉说的迟暮之恨。梅花虽然同为高品,但还有寻芳的伴侣,这又从侧面陪衬出兰花的寂寞。最后两句为点睛之笔:领略兰花香气须在无心之时,有意闻之反而不香。可见兰花之高更在于它不肯媚俗的天然清香。这首小词不但工致贴切地写出了兰花幽香的特点,而且颇有哲理启示,是咏物词中的上品。

北宋还有一些无名氏的作品,不能确知年代,也有构思很新颖的。如《御街行》: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告语:“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托大雁传书,本来是表现思念远人的常用方法。这一首却异想天开,不但不让大雁传书,而且还披衣起来告诉大雁:让它经过情人住处时放低声音,不要吵她。从逻辑上说,那人既然无寐,并不怕吵。这样说,其实是从自己听雁无寐的情景想到对方的心境,更觉体贴。用这种方法表示两地同样的相思,十分别致。全篇主要是作者对雁儿的告白。告白的重点是那人的地址,用四句词不厌其详地交代那人住处的特征,啰嗦中反而更见情真意切。通俗朴素带有市民口吻的叮咛,亦为前人词里罕见,已开金元曲子之先声。

知识点

《清真词》  隐括前人诗句

思考题

1.为什么《清真词》能得到历代词论家的极高评价?

注 释

〔1〕见夏承焘《唐宋词字声之转变》,载《唐宋词论丛》,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

〔2〕参见程千帆先生《说“斜阳冉冉春无极”的旧评》,见《程千帆诗论选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3〕(shū):稀的夏布。所以可以做成装萤火虫的口袋以照明。

〔4〕(zhōu):沥酒的竹器。

〔5〕俞平伯《清真词释》,收入《论诗词曲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6〕青绫被:汉代尚书郎在台省值班,官家供给新的青缣白绫被或锦被,这里借指自己从前为官的生活。

〔7〕金闺:指金马门,汉武帝时学士在宫中著书和草拟文稿的地方,指晁补之做过著作佐郎。

〔8〕邵平:秦朝人,封东陵侯。秦亡后,在长安东城隐居种瓜,瓜有五色,世称东陵瓜。

〔9〕班超:东汉人,少年时投笔从戎,后来在西域建立大功,封定远侯,在外三十多年,71岁时回洛阳,不久病故。所以作者感叹他虽然功成名就,却“归计恐迟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