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4/4页)

二、注释。注释的原则力求简洁明了,浅显易懂。对于有多种解释的词语或诗句,或选择一种较符合诗意的说法,或列入另说供参考,对有些比较难懂或较为罕见的解释,即引用古人的说法,如《毛传》、《郑笺》、《孔疏》、《诗集传》、《毛诗传笺通释》、《诗经原始》、《诗三家义集疏》等旧注加以佐证,既解释了词语的意义,也可据此追根溯源,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三、译文。要想把这部距我们二千五百多年的古朴典雅而又深奥难懂的诗集,用今天的语言准确流畅地翻译成新诗,实在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古人已有“诗无达诂”、“诗无通诂”的感慨,即对于《诗经》的诗没有绝对确切或公认一致的解释。但为了读者能读懂每一首诗,对原诗进行翻译还是非常必要的。对此我主要借鉴古代七言诗的句式,用现代的语言来翻译。我发现,在这七个字的范围抉择字句,既有约束又有足够空间,可以将诗意解释清楚,读起来也像个诗的样子,较现代诗的长短不一更容易掌握。当然,此前也有学者做过这样的工作,并且受到好评。而我的译文在力求准确表达诗意的基础上,语言更加通俗易懂,不仅适合一般读者的阅读,对初次接触《诗经》的读者,也是非常适宜的读本。但此本难免还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敬祈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中华书局编辑部王军、宋凤娣、周旻诸位同仁的帮助和审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王秀梅 2015年7月15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