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十七首)(第3/8页)

[3]“麾”,旌旗,“麾下”指军中。“炙”,烤肉。称“分麾下炙”,有军中会餐意。《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駮,常莹其蹄角。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即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这里借古典来写豪迈的胸怀,不必纪实。苏轼《约(李)公择饮是日大风》:“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亦同此意。

[4]瑟,二十五弦。古代传说本是五十弦。《史记.封禅书》:“太帝(《汉书.郊祀志》作‘泰帝’,《文选.吴都赋》李善注引《史记》作‘黄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里与上文“八百里”都是用典;一极言其气概阔大,一极言其声音悲哀耳。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用法亦相似。

[5]“作”,犹“若”。现在白话说“作为”,亦有譬况假设之意。犹言“马若的卢飞快”。《相马经》:“马白额入口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刘备骑的卢马跃过檀溪,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世说新语》云云,后来小说即衍此故事。

[6]《南史.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隋书.长孙晟传》:“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

[7]《世说新语.任诞》记张翰语:“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结用实笔,一点即醒。

西江月.夜行黄沙[1]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2],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4]。旧时茅店社林[5]边,路转溪桥忽见[6]。

[1]江西上饶县西黄沙岭。

[2]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蝉曳残声过别枝。”又“月明惊鹊未安枝”,两见苏轼诗(《次周令韵送赴阙》、《次韵蒋颖叔》)。“别枝”,另一枝。词意谓鹊因月明,惊飞不定,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别”乃形容词,若作动词,释为离别之别,意虽亦相近,却与下文“半夜”不对偶。

[3]蛙的声音仿佛有意,亦在那边预报丰年,参见《晋书.惠帝纪》。惠帝在华林园听见虾蟆叫,问他的从人道:“此鸣者为公乎,为私乎?”蛙声无意,却认作有心,本是个愚人的笑话,这里却转为隽美之语。

[4]卢延让《松寺》:“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5]“社林”,即社树,这里指土地祠的树林。古代立社,每种植与本处土地相宜的树木,认为神所凭依。如《论语.八佾》载宰我对鲁哀公说:“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后来更有枌榆社、栎社等等。

[6]这茅店本是来过的,却不大认识,转过小桥忽然找着了,写出晚上走路、旧地重经、恍惚喜悦的神情。

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1]。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2]。

[1]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

[2]《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常(夏侯常)曰‘去’。”见黄季刚师《读汉书后汉书札记》说辛词此句。

丑奴儿[1]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2]。

[1]《丑奴儿》即《采桑子》。

[2]不识愁的,偏学着说。如登高极目,何等畅快,为做词章,便因文生情,也得说说一般的悲愁。及真知愁味,反而不说了。如晚岁逢秋,本极凄凉,却说秋天真是凉快呵!今昔对比,含蓄而又分明。中间用叠句转折。末句似近滑,于极流利中仍见此老倔强的意态。将烈士暮年之感恰好写为长短句,“粗豪”云云殆不足以尽稼轩。“秋”仍绾合“愁”字,如下录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1]。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2]。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3]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4]。

[1]“些”字在麻韵,前人多如此押。

[2]王安石《题舫子》:“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3]酒店挂青帘作为幌子。白居易《杭州春望》:“青旗沽酒趁梨花。”

[4]结句言桃李愁风雨,而菜花之不愁风雨,意在言外,对比形容,清新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