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眼里有别人才能有自己(第3/4页)

更好的说法:“老板,你们应该很重视品质吧?”等对方回答你后,你接着再说:“这面包都坏了,应该不符合你们重视品质的要求吧,你觉得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要这样说

上一篇讲到可以利用商家的标准来投诉。然而,有些商家的标准比较模糊,甚至根本给不出规定,这时候如果想维权,就要先挖掘出商家的标准。因为当对方承认自己是有标准的时候,你才有了争取权益的着力点。

具体来说,有三种方式可以挖掘出商家的标准,帮你争取权益。第一种方式叫作“普世标准”。你可以跟他说:“贵店应该很重视品质吧?”“你们应该都希望客人满意吧?”要追求品质、要让客人满意,这是绝大多数商家都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标准。

而既然你这样问了,对方十有八九也只好说:“对对对,我们很重视品质。”总不成他会说本店不在乎品质、不在乎客人。所以,你第一句话就可以套住他的立场,让他承认他自己应该要负责任,把客人跟品质放在心上。而当他站在这个立场上的时候,往下的事情就比较好谈了。

你甚至可以就地取材,比如很多商家会在店面张贴一些体面的广告语,像是“品质至上”“服务至上”之类的,那你就可以说:“贵公司追求的,是服务至上没错吧?”如果那是现场就有的标语,商家就更不好推诿了。

第二种挖掘出对方标准的方式是“跟过去比”,也就是把对方过去的水准当成标准。比如你去餐厅吃饭,发现菜太咸或者是分量太少,你就可以跟餐厅服务员说:“咱们家的菜,之前没有这么咸啊!”“这道菜,以前的分量不是这么少的吧!”这就是拿现在的商品,跟过去做比较。

而这家店过去的水平是不是真的那么好?不一定。可是现在不太好,这却是一定的。你把这家店过去的标准抬得很高,对方是不可能拒绝的,而一旦他承认自己过去很不错,那现在就有了维持口碑的义务。这就是这种说法的妙处——柔性制约。

当然,你有可能并不是这家店的老主顾,不清楚它过去的标准;或者是这家店刚开张,无所谓过去的标准。如果是这样,还有第三种方式来找标准,叫“跟其他人比”——同行是怎么做的,你也该怎么做,这也是一种标准。

比如,你可以跟餐厅服务员说:“其他餐厅的这道菜,没有这么咸啊!”或者有很多老江湖会说:“这道菜不地道啊!”而这种所谓的“地道”,其实就是同业之间,共同遵守的口味标准。对方违反了同业间的标准,也会有一些压力,这时候你要争取权利也会比较容易。

+•延伸思考

标准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很多都是约定俗成,需要你去发现。举个例子,“追求做更好的自己”,也可以是一种做人的标准。所以,当你对他人有不满、有批评,希望对方能有所提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种“先确定对方想做得更好,再提出要求”的方式来说话。比如,你不满意下属给你的提案,完全可以鼓励他说:“我觉得你是个挺上进的年轻人,我没看错吧?这份提案,真的是你最好的水平吗?”大多时候不用你多言,对方也会主动拿回去再做修改的。

我们要互相亏欠,要不然凭何想念

相互亏欠,

才是平等互惠的亲密关系。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帮了别人一个大忙,对方对我千恩万谢。我越是说“没关系别放在心上”,他就越是诚惶诚恐,弄得我也很紧张。但是,我也不希望对方真觉得这件事很容易,毕竟我也是费心费力才办好的。那么,怎样能避免这样的尴尬,又能让对方领我这个情呢?

常见的说法:“别客气,不用放在心上,只是小事。”

更好的说法:“没什么,下次我也要麻烦你。”

?•为什么要这样说

“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都是传统美德,一般的社会规范是,道谢的一方要强调大恩大德,而被道谢的一方要轻描淡写。可是,遇到“施大恩大惠”的情况,被道谢的人如果轻描淡写地跟对方说“别客气,小事而已”,反而会让来道谢的人压力更大。

这是因为,如果只接受恩惠而无法回报,对方会觉得自己欠了一个大人情,这种歉疚感会让人很难受。而且,别人觉得是天大的忙,如果你觉得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很可能会让对方自觉低你一等,长久下去你们的关系也会渐行渐远。“升米恩斗米仇”正说明了这种心理机制是存在的。

其实,帮了别人的忙,完全不用陷入这样的尴尬。无论是从减轻对方心理压力的善意出发,还是从建立更亲密的关系的考虑出发,你都可以直接用“下次我也要麻烦你/下次轮到我麻烦你”来回应对方的道谢。这样讲更加厚道,也可以减轻对方的压力跟亏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