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引导他人思考的六种策略(第5/6页)

而第二种说法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跳脱了外在的利弊,去诉诸对方内在的诱因,利用了人的“自我一致性”进行说服。对一个人来说,如果他肯承认自己拥有某种“人设”,那他就会尽量去维护这个人设,以确保他在任何时候都能尽量维持一致,贯彻这个人设。

曾经有家冰激凌厂商,在街上请人试吃他们的新产品。结果发现,如果直接询问路人:“您愿不愿意来尝尝新口味的冰激凌?”遭到拒绝的比例很高。但是,如果在说明来意之前,先问一句:“您是不是一个勇于尝试新事物的人?”接下来再请对方试吃新口味冰激凌的成功率就高很多了。

这是因为,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因循守旧,不愿尝试新事物,而一旦他确认了自己“勇于尝试”的这个“人设”,此时“试吃与否”就不再只是利弊的问题,而是“我是怎样的人”的问题。就算是浪费时间,就算觉得新口味不一定好,为了维护这个“勇于尝试”的人设,对方也会乐意试吃。

同样的道理,如果是否办健身卡,是“健身房条件如何”或者“我能不能坚持下来”的问题,对方有无数种理由可以说服自己先别急。但如果变成“我是不是一个积极的人”,或者“我是不是一个愿意提升自己的人”这样的问题,那他再想偷懒,就会难以安慰自己了。

换句话说,你的推荐要让别人难以说“不”,不应只强调客观上它有多好,而是要把对方的利弊考虑转换成“我是个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让他自己说服自己。

+•延伸思考

1.这种说服技巧,特别适合需要激励他人的场合。但是对于人设的选择,不一定要让对方口头确认。在很多事情上,人只要踏出第一步,其实就已经显示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时候,你只需要点明这个事实提醒对方,他的行为已经证明了某种“人设”,他就会为了维护“自我一致”而做出改变了。

例如,作为老师,当学生抱怨功课太辛苦、要求太严厉的时候,你可以问学生“未来想做什么样的人”“在学校是想混日子还是想有收获”,你也可以从学生日常的某些表现出发,比如“我可以看出你们是有上进心的”,给对方归纳出某个正面的“人设”,再引导对方踏出舒适圈,认真学习课程。

2.需要警惕的是,有时候骗子也会利用你的自我同一性,把你框定在他预设的人设里。比如,先问你“想不想发财”,再给你讲“富贵险中求”“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之类的道理,让你接下来对无论多么不靠谱的商业计划都失去防御心。所以,当你觉得不对劲的时候,要意识到人设并不是绝对的。比如“我是一个能接受风险和挑战的人”,并不意味着“我是一个无论风险多大都会硬上的人”。

让你说“YES”的特色反问法

你的缺点跟失败,

反而是最适合增进亲密感的话题。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是一个手机销售员,对不同手机的优缺点都了如指掌,可是经常出现我把产品的优点都一一介绍了,顾客还是没有购买的情况。

常见的说法:“我用过很多手机,就这款最好用!”或是“这部手机的后置摄像头,是双2000万像素,广角与长焦镜头,有10倍光学变焦,用了A11处理器!怎么样,很厉害吧!”

更好的说法:“这部手机有前后2000万像素,拍照特别好看,现在手机功能都差不多,挑手机不就该挑拍照功能强的吗?”

?•为什么要这样说

有的时候,毫无遗漏地铺陈所有优点,对方也未必能了解东西的好处。比如说,销售员把手机的技术规格都背了一遍,虽然这样做听起来很专业,可是如果顾客对手机很外行,听不懂那些术语,那手机有多好、好在哪儿,他还是听不出个所以然来。

反过来说,如果不讲客观数据,而只是诉诸自己的经验,例如“我用过很多手机,就这款最好用!”这样说并没有信息含量,也没有任何权威背书,在顾客眼中,你的推荐也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你推荐东西时是诉诸个人的感受,那如果对方跟你关系比较疏远,他就不会采纳。

针对这种状况,美国的销售大师哈里·J.弗莱德曼(Harry J. Friedman)总结出一种“特色反问法”,用以把产品的优点植入对方心中。这个“特色反问法”的诀窍,就是一句话里要包括三个要素:特色、价值、反问。

以推荐手机为例,用“特色反问法”就会这样说:

(1)特色:“这部手机有前后2000万像素”。

所谓“特色”,就是要挑出商品的某一项特征来重点介绍。比如说相机的像素高,这就是特色。而且,不要贪心,一次只强调一项特色就好,以免分散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