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Effective——高效能人士是怎样思考的? 第二节 为什么《俄罗斯方块》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游戏?

工作和学习,要是能像玩游戏那样就好了! 在打不起精神面对真实人生时,每个人脑子里都会闪过这种想法。的确,我们的大脑似乎有另外一套系统,不管平时多懒,只要遇到好玩的游戏,都能不眠不休地高度集中注意力,不畏艰苦地完成一项又一项挑战。说来也怪,明明没有任何回报,甚至还得自己大把砸钱,可是玩游戏,却比能让人赚到钱的工作更吸引人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不过,这个想法终归只是一闪念,很快你就会回到现实,觉得这简直是开玩笑——正经事是正经事,玩游戏是玩游戏,怎么可能有那么好的事,能像玩游戏一样干正事,而且还能挣着钱?要知道,只要是正经事,就算这个正经事本身就是玩游戏(比如职业电竞玩家或者游戏主播),它都不可能是纯粹的乐趣啊!但是你再想想,做正经事,真的不能借鉴游戏里的某些原则吗?

来,先问你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做事无精打采没动力,到底是什么原因?工资少?难度高?团队关系不和谐?可是你想想游戏里的情况,你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面对一个极难的关卡,身边还有一堆猪队友捣乱,你不是照样玩得开心?所以,这些都不是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缺乏反馈。

在上一章我们提到,反馈不及时,人就很难培养起自律的习惯。现在我们要说得更深入一点儿:即时有效的反馈,是幸福感的来源。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管多有钱的人,一说到退休之后的生活,大多都是养花种菜,做做手工?这些活动不就是传统社会里最平常的工作吗?为什么奋斗一辈子,到头来却要以“返祖”的方式才能获得幸福?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一大趋势是工作机会大量转向服务业,我们所从事的职业越来越难以看到具体成果,缺乏过去自然节律下的及时反馈,由此造成的精神困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以至于很多人退休时,非要不辞辛苦地找点儿事干,看着菜园子里的黄瓜藤一点点爬上架,看着十字绣一点点变成图案,享受久违的人生乐趣。

当然,为了追求即时反馈,现在我们发明了一个新的代替品,那就是电子游戏。简·麦戈尼格尔(Jane McGonigal)在《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说,游戏之所以引人入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能提供一种实时的反馈机制,通过点数、级别、得分、进度条等形式,让玩家永远都觉得自己正在一步步达成目标,永远都在获得某方面的成就,从而产生继续玩下去的动力。不管是做手工还是玩游戏,这些活动的共同魅力之源,都是“即时反馈”。比如说,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游戏之一,《俄罗斯方块》的界面简单到寒酸,它的魅力几乎完全来自其无与伦比的反馈速度。视觉和听觉上,方块会一排一排带着音效消失,这是一种反馈;得分会不断上升,这也是一种反馈;挑战的难度会逐步升级,这又是一种反馈。也就是说,反馈才是游戏的本质。只要反馈对了,其他都是浮云。

按照这个思路,你可以回想一下,为什么小时候我们学习母语,会觉得毫无难度?因为你的每一点儿进步,都会有非常强烈的即时反馈。你刚误打误撞发出了类似于“ma”的音,全家人就会欣喜若狂地说:“孩子会叫妈了!”你刚学会说“喝牛奶”,马上就发现这相当于掌握了一个能随时召唤食物的咒语。有这样完美的反馈机制,有什么是我们学不会的呢?相反,如果小孩子无论怎样牙牙学语,大人都不给任何反馈,直到他们能发表一段内容完整、用词精准的三分钟演讲,才起立鼓掌、热泪盈眶,你猜结果会怎样?这种情况恰恰就是我们大多数工作的常态。公司里有很多团队,团队里有很多成员,轮到你的只是一个碎片,而你每天在执行这个碎片化任务时,又会发现它还能分解成无数碎片。于是你一直加班,一直忙碌,一直焦躁,但是一直没有成就感。累得要死,但是没有任何一项任务的完成跟自己直接相关,这不就是“瞎忙”吗?

所以,反过来说,像游戏思维那样“简化反馈”,是提升效能的重要方式

可是,具体应该怎么做?

先以极端的方式想象一下,如果月薪不是一次发给你,而是像游戏里连上线都算“成就值”那样,把整个月的工作分解成无数项微小成就,你的工作会变成什么样子?比如说,给你座位安装一个感应器,只要你到办公室坐下,手机就“叮”一声响铃提醒:“您已收到20元钱工资!”然后,只要你中午不溜号,加50元;晚上坚持到下班,再加100元;向老板汇报工作一次,提升影响力100点,帮同事解决问题,一次提升魅力值50点;下班后跟新客户见面,解锁“私交”新技能;坚持不拍马屁一周,获得“耿直员工”新皮肤;坚持帮团队订外卖一周,获得“友善之星”勋章……每天睡觉前,检查一下自己的技能树长成什么样了,是不是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