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9世纪的骗子——庞氏骗局的先驱(第2/4页)

给贫困女人提供贷款这一说法也对储户很有吸引力。如果她们为自己优越的经济条件感到一丝愧疚,可以安慰自己说她们的投资也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个计划还需要实施多久?以现在的赚钱速度,用不了多久。再过几个星期,就有足够的钱去一个远离波士顿市的地方开始新生活了。

这项生意简直太容易做了。这是她想到过最好的主意,真希望自己能够早一点想到。她甚至从未打过广告。消息口口相传,像野火一般蔓延到波士顿的客厅和厨房中,女人们等待独家邀请,好拿出钱来投资。日复一日,她从急切地想要存钱的女人手中拿到数千美金。

她很谨慎,确保投资的女人符合标准。严格的规则不仅让她保持偿付能力,而且免去关于这些钱的尴尬问题。她从未打算归还这些钱。

她的储户知道不能向当局透露。一旦告诉任何人,就会被除名,再也不能参与这项报酬丰厚的投资。规则就是如此,莎拉确保每个人都能明白。只有这样的规则才能保证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只要让骗局运作下去,就再也不需要工作了。

事情败露

尽管费尽心思,莎拉还是很快就引起注意。不到一年,她就在东布鲁克莱恩街购置了一幢价值5万美元的房子,并预付2万美元的定金。一个单身女子是如何做到的?

她还有一个绰号,叫“老八”。那个时代妇女连选举权都没有,仍然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品,那时候,成为一个成功的女金融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女人不但被认为地位低下,而且被认为如果没有男人的引导,她们就无力照顾自己。她们当然不懂理财,至少在那个时代,这是一个共识。

没过多久,豪的绰号就变成了“女子银行大骗子”。在一个女人被认为无法理解复杂的金融交易的时代,怎么可能有女人经营自己的银行呢?

成群涌向豪那里投资的少女和教师们,并没有担心这个。她们只是高兴,能把钱投入到一项月收益率8%的投资中。这实际上不到一年,投资就翻番。投资只靠介绍,也营造了一种特权的氛围。很快,就有1200多名妇女共计投入了超过50万美元。

投资的一项条件是保密,这有效地防止骗局被当局发现。然而,最终有消息传开,说这位银行家曾是算命师。之前的工作可以让她轻易锁定诈骗对象。做算命生意之前,尽管没有资质,她还假扮过医生。

女子储蓄公司有一个特别的新特点,储户只能提取投资的利息。这防止储户挤兑,保证大部分资金留在自己手中而不受质疑。

有哪个女人不想尝试投资?私藏一点现金对豪的受骗人充满吸引力。这是美国发生的一起较早的宰熟诈骗案例。

宰熟诈骗的目标是与行骗人有共同点的群体,骗子利用这些人之间的共同纽带行骗。常见的纽带有宗教、种族,以及本例中的性别。我们会觉得,与类似的人之间,有一种无形的纽带。在豪的例子中,这种纽带格外有效,因为19世纪80年代的女人是被边缘化的,几乎没有其他投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豪垄断了市场。尽管从每个女人手中骗取的金额很小,却独占了无穷无尽的客户群。

问题的端倪在1880年浮现,毫开始运作这项投资还不到一年。随着女子储蓄公司是个骗局的消息传开,便发生了挤兑。《波士顿广告日报》揭穿了她,声称投资计划根本没有赚取收益的方法,也没有支付利息的基础。投资者要求拿回资金。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错,豪满足了所有赎回请求,共计15万美元的利息和大约9万美元的本金。但已经太迟了。很快,她无法按期支付利息,女子储蓄公司失去清偿能力,从超过800名投资者身上骗走近30万美元。

她被控四项欺诈罪,服刑三年。

尽管豪的骗局似乎再度证实,女人没有能力理财,但豪最后还是证明,这种观点是错的。

出狱后不久,她策划了一场相同的骗局,这次许诺的收益率是每月7%。被揭穿以后,她设法带着5万美元潜逃,再也没有消息。

威廉·米勒,又名比尔·“520%”·米勒

1899年,纽约,布鲁克林,富兰克林财团

比尔·米勒打了个寒战,扣上外套的第一颗纽扣。那是1899年11月24日,一个星期五的午后。在布鲁克林的办公室里,他一个上午惴惴不安,现在快速走向曼哈顿的律师办公室。阳光透过云层照射下来,一阵冷风卷起脚边的树叶。寒意却不止来自天气。

两年前不到,他是一个会计,每周仅赚15美元工资,现在已经是二十几岁的企业家,向律师寻求关于几百万美元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