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庞氏骗局是怎样炼成的(第2/2页)

投资收益是虚构的,是一种套取信任、说服你继续掏钱的手段。信心树立以后,骗子希望你提高投资额,并说服其他人也参与投资。这种老套的骗局中,骗子运用错觉和心理技巧,骗走你的钱。

早在19世纪的英格兰,这项骗术就已经闻名于世,连查尔斯·狄更斯也在几本小说里进行大量描写。《马丁·翟述伟》中,盎格鲁-孟加拉公正贷款与寿险公司使用新保单持有人的保费向旧保单持有人理赔。《小杜丽》中,莫德尔先生用超高的储蓄利率吸引投资者存款,实际上这些钱是被用于掩盖挪用老储户存款的事实。狄更斯的成长经历引起了他对金融骗局的兴趣。

狄更斯的父亲挥金如土,入不敷出。1824年,作为八个孩子父亲的约翰·狄更斯因还不起欠面包房的40英镑(相当于2013年的3018英镑),被关进位于现在伦敦市内的南华克的马歇尔希债务人监狱。当时,狄更斯年仅12岁,不得不辍学去沃伦鞋油场打工,每天工作十小时,每周工资六先令。

当时,所有监狱都是私营,为了盈利向囚犯收取“监狱费”,这进一步降低了囚犯们的偿债能力。所欠监狱费水涨船高,刑期又会延长。虽然多数人欠的钱共计不到20英镑,但是刑期却能延长至几十年。囚犯必须自行准备衣物和食物,很多囚犯甚至活活饿死。

狄更斯对童年时代失去自由的经历深恶痛绝,金融主题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笔下描绘了许多工人群众被骗子坑害的故事。尽管约翰·狄更斯并没有用庞氏骗局来行骗,但狄更斯似乎对笔下的各种金融犯罪有着浓厚的兴趣。或许他频繁探监的时候,曾经碰到几个真正的庞氏骗局诈骗犯吧。

如今,我们受法律法规的保护,与早期容易上当受骗的人们相比,消息更灵通,投资者也更精明。然而,即便有了这些防范措施,庞氏骗局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猖獗。

多数骗局曝光仍属偶然。尽管技术和法规在进步,信息渠道比从前更加畅通,却极少有骗局是投资者或者监管方发现的。相反,往往是外部事件成为导火索,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市场衰退,流动性枯竭,投资者赎回投资,因为无法满足赎回资金的要求,包括麦道夫骗局在内的许多庞氏骗局轰然倒塌。突然之间,找不到新投资人的钱来偿还早期投资者了。

当今时代——庞氏骗局前十榜单

按财务损失排名,史上最大的十起庞氏骗局都发生在1990年后,一半曝光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