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白山坪(第2/3页)

在他们脚下,是层次丰富的山景,有种种的质地与色彩:绿色的小麦梯田,齐齐整整一排排;油菜花地,花蕾是一片黄色;柔和的泡桐树,伸出了农舍的灰瓦顶;伟大的长江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跨过江面,微霾中的白色宝塔在远处挺拔。一阵微风拂过了青青的麦田。屋影下的气温恰到好处。

农民夫妇端出了茶。客人们在聊天;清风吹拂。茶凉了。在过了一阵舒服的时间后,一家人绕到屋后,走向后方的田地,经过了一座巨大的坟墓。

没人知道埋在这儿的是哪家人。“清朝”,在问到坟墓何时建起时,当地人说。但在涪陵,这是个标准式的回答,关于任何古老坟墓,老房子,或者其他的古董,它们中许多的来源都在过去的那个匆匆世纪里失落了。“清朝”,人们若有所知地说。他们知道这样的回答很安全——清朝统治了接近三百年,从1644到1911.“失乐园”是在清代,美国革命是在清代,最近的一次芝加哥童军获得世界杯冠军也在清代。当涪陵这儿的人们说到清代,他们的意思经常是:那很老了,不过也没像很多别的那么老。

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地主的坟墓,跟同一地区别的坟比,它有五倍那么大。坟的高度有十五英尺,在山的侧面,在其泥土覆盖的后部,种了九排谷树。旁边,一排竹子在风中飕飕响。石雕装饰了坟的正面,石雕人物中部分的脑袋被敲掉了,那是文革时的破坏。大概也就是那时,家族的名字也从墓碑上移掉了。但石雕的大部分依然完整,上面刻的字,部分是:

愿兰桂润心

愿子孙成功

九泉之下安息

看到这么一座坟墓,你能猜想这个地主后代的典型命运:解放后的审判,流放,挣扎,劳改营。也许,这地主的后裔未能取得他所想象的成功——但这也只是猜想。可以确认的是,这座坟无名,而在竹影下,并无兰花,而在今天,清明节,没有一个后代来这里致以敬意。边上,何忠贵一家人在聊天,同时给何忠贵父亲与叔父的坟前上纸钱。但这处大墓,除了后面的谷树外,别无进奉,仅有沉默,以及风吹过竹林发出的神秘声音。

何忠贵的父亲和叔父被并排埋葬,一对坚固的砂岩石坟墓,东南朝向,对着长江,以及越过长江后的世界。拜访者们必须单个成列穿过小麦地,来到坟前,注意不要踩上了青青的麦苗,而现在,他们点上了胖胖的红蜡烛,点起成堆的纸钱。

这些钞票,统共有8亿美元,上头写着“天堂银行”。它们乃是另一个世界里的合法货币。冥币渐渐烧成了黑色的灰球,随着火苗的燃烧。蜡烛在长江的风中舞动。热风来了又去,随着火苗的起落。

老女人们在坟前磕头,在冥币钱祈祷保佑。在她们结束后,轮到了孩子们,在大人们的催促下。他们偷笑着,马马虎虎叩头三次,他们跪在钱币上,以免把裤子衣服弄脏了,然后他们合上眼睛,祈祷,有时声音颇大。“请保佑我考试考得好,”戴梅的表哥说,他是个戴了眼镜的十六岁男孩。

之后,一群人又穿过麦地退了回来,然而有三个年轻男人留下。在仪式的大多数时间里,他们站在后方,表情忍耐,然而冷淡;他们在二十多岁,而清明节不是年轻男人的节日。但现在他们爬上去,站在坟顶上,拿着香烟和长串的鞭炮,然后,他们点着了线引。

当鞭炮炸响的时候,鬼魂就四散了。孩子们拍手欢呼;老人们捂住耳朵转过身去。那些年轻人保持着冷静——炮竹声震耳欲聋,但每个人都手持一串鞭炮,直到火焰接近了他的手指,然后,不急不忙,他掉下那一串,又点一串。他们不塞耳朵。他们不笑,也不愁眉。他们完全不做任何表情;从外表看,他们很酷。但在他们眼里的某些东西无法控制住,闪耀着纯粹的兴奋,当他们站在坟上,而周围的景致与节日的声音,突然在这一处汇聚;那爆炸声,火药浓重的气味,漩涡般的尘与烟,还有阳光,远处下方的长江,好似一条长龙,在河谷突然的轰鸣中懒懒躺着取暖。

他们的队伍继续往山上爬,经过一排排绿油油的扁豆,经过齐腰高的麦子,经过另一道陡峭的石梁,那儿有着短短的梯田,和蜿蜒的石路。长江依然在南面依稀可见。炮仗声在空气中回响。家族成员继续前往何忠贵母亲的坟墓,她被埋在白山坪的高处,跟她丈夫的墓有几分钟的路程。她比他迟三十年才死,或许她对风水有不同看法。在那些时候,夫妻俩分开埋葬,并非异常。

她的坟上刻下了五个大字:李成玉 何母。在那名号下,有两排整齐的名字。

“看看,那些就是她的后代,”戴梅说,她靠近过来奉上她的敬意。“女人们在左边,男人们在右边。那儿有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