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四合院(第3/7页)

不过,老人家拒绝就此认输。他有非常好的人脉关系,这也是他表现得如此无所畏惧的一个原因。他提起了第二次诉讼,这次的目标是当地的物业管理处。按照拆迁的相关规定,因拆毁住宅而补偿给赵老先生的金额,按照住宅的质量和大小决定。这样算出的补偿金将近3百万元人民币,相当于30多万美元。赵老先生的诉讼里声称,这个金额太低;不过他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法律上的伎俩。

“这件事情和钱无关。”他说。“这个房子是我的。我的父亲买下了这栋房子,我在这儿住了五十多年了。听听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说的话吧:北京已经毁掉太多的四合院了!问问任何一个来过北京的外国人,他记得北京的什么,他肯定会说是‘胡同’。如今,连外国人都希望保存好这样的地方,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这么做呢?现在,整个中国只剩下两座古城是完好的——平遥和丽江。5000年的历史过去,这就是我们剩下的所有!”

他所说的那两个小城市,一个在中国的北面,一个在中国的西南面。现在老人又转用英语说话了,一个个词说得很清晰。他的头向后仰,下巴向外突出,眼里闪着火花。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有义务保护这种地方。我不会自愿离开。法庭的人可以来,警察可以来,救护车也可以来。他们可以强迫我搬走,不过我不会签上我的名字,也不会同意。对他们,我只有两个字可说:不走。”

在中国,有些朝代的首都比北京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不过没有一座首都能像北京一样,经过了刻意的规划和精心的建造。这个城市曾经给明朝的君主永乐大帝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决定对其进行改造。永乐大帝天资过人,总是有很多惊天动地的想法。他曾派出船队,一路航行至印度尼西亚、印度和非洲的最南端。明朝原本定都南京,就是永乐大帝,试图在那儿让人建造一块世界上最大的石碑。

他关于北京城的计划更为野心勃勃。1421年,永乐从南京往北,迁都至北京,新的首都从前是蒙古族等北方人民的中心城市。过去,这儿还有好些城市,不过永乐把这个地方当作一块空空如也的大石板来规划。他按照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规划这座新的都城,所有建筑都严格按照南北轴线的走向,帝王的宫殿面朝正南方。整座城市就是神的化身:一座座庙宇和地标分别对应着道教的保护神——哪吒的头、手、脚和其他的器官,几个世纪过去了,这座城市不断扩张,但基本的布局仍然不变。

20世纪上半叶,现代化改变了世界上众多的都市,而旧的北京城依然大致保存完好。政局的不稳定阻碍了中国的发展,随后国民党统治了中国,南京再次成为国家的首都。甚至在日本人占领中国期间,北京的城市布局也没有受到影响。事实上,日本人打算保留这座古城,把所有新的开发项目集中在附近的卫星城里。日本人的计划后来并未实施;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后,共产党人决定新中国定都北京。全世界也少有这样的地方:一个建造于14至15世纪的都城,却几乎未被现代化或战争改变原貌。

但毛泽东就像永乐大帝一样,是一个有着很多伟大想法的统治者。他把北京规划成工业中心,并且认为这座城市的古老城门和城墙阻碍了发展的步伐。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古老的城门和城墙一座座被拆除了。1952年,为了需要建筑所用的砖块,西便门被拆除。1954年至1955年,为了修路,地安门被拆除。朝阳门,1956年由于年久失修倒塌。东直门,1965年被拆除,建地铁线。崇文门,1966年被拆除,建地铁线。在共产党掌权以前,这个城市最显著的特色便是50英尺高的城墙和城门,然而到了1960年代末,城墙和城门几乎全都被拆除了。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城剩下的大部分庙宇不是被拆毁,就是被改作其他用途。

然而,很多的胡同在毛泽东时期幸存了下来。毛关于工业发展的规划基本上只是停留于规划阶段,在他的理论背后,没有基本的经济现实作依据。

他可以拆掉这座城市的城墙和城门,但他从来未能创造出必要的经济繁荣条件,让绝大部分人生活的地方发生改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市中心大部分居民的房子布局,仍然停留在中世纪的阶段。

然而在经济改革取得突破以后,市场的破坏力比毛更为深远。北京城发展迅速,人口激增:1949年,这座城市的人口大概是70万左右,到了1990年代末,人口已经突破了1千两百万。道路需要扩建,用住宅区取代胡同显然更符合经济利益。银行也比四合院更有实际意义。在古老北京那长长的岁月之中,过去的十年——那跨入新世纪的十年,给它带来了最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