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脑袋更重要的(第2/2页)

这种机制还约束了啮齿类动物的体型,体型越大,需要的脑袋也越大。既然脑袋大不了,体型相应也大不了。正因为如此,现在的啮齿类动物都是小个子。

假如小鼠想要拥有与人类相同的处理能力,脑袋需要比人脑大出6倍,显然,对于它们来说,顶着10升水桶那么大的脑袋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只能接受较小的脑袋。重要的是,那么小的脑袋已经够用了,它们生活得很好,繁殖也很成功,总体数量比人类还多,何况人家一直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

所以,脑袋并不是越大越好,那只是身体应对环境的工具而已,超出标准的工具就会变成累赘。如果脑袋真的越大越好,每种动物都应该努力放大自己的脑袋,这个世界将存在各种智慧生物与人类一较高下的奇幻局面。但事实却是,更大的脑袋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因为那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大脑袋除了造成生育困境,还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和营养,而动物摄取营养的能力与消耗水平基本已饱和,一旦提出了额外的物质需求,就需要其他部位做出相应的牺牲。也就是说,脑袋变大可能需要以其他器官变小为前提。

有一种小小的孔雀鱼被选作实验动物,用以测试大脑与其他器官的比例关系。之所以选中孔雀鱼,不只是为了观赏,主要是这种漂亮的小东西竟然有简单的数学计算能力,基本可以作为智力的参考指标。

孔雀鱼与其他鱼类的产仔方式不同,它们可以直接生出小鱼,这种生育方式叫作卵胎生,后代数量非常明确,生下几个就是几个,和产卵后体外孵化的方式完全不同,可以更方便地计算生育效率。

研究人员运用人工选择得到了脑袋更大的孔雀鱼,结果发现,在脑袋增大的同时,它们的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且缩小比例大大超过脑袋增加的比例,提示增大脑袋代价更高,甚至是增加肠道代价的两倍。这给孔雀鱼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它们有时虽然表现得更聪明,但因为肠道吸收能力降低,营养水平跟不上,结果导致后代数量明显不足。这是典型的得不偿失,人类也无法逃脱这种制约。

很多动物,特别是食草动物,肠道都是百转千回的。而人类的肠道明显缩短,那正是脑袋增大的代价。好在优秀的大脑可以展开更有效的捕猎和采集活动,人类可以吃到更为精细、容易消化的食物,因而获取更为丰富的营养回报,对肠道的依赖性也比牛马等动物大为降低。这是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却收到了意外的效果——脑袋越大,肠道越短,我们的身材也就更加好看。

现在看来,很多动物都面临着营养与智力的平衡问题,只有人类能够承受意外损失,从脑袋增大中得到的好处远大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