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第3/3页)
总而言之,燕大作为一流大学迎来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了以后,首先就不许外国人在中国建学校了,收为国有,到了1952年院系调整的时候被彻底拆成两半。
1952年的院系调整是对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一次伤害,主要是我个人感觉有很多伤害,因为一下子把我们清华女生都弄走了,导致清华变成一个女生特别少的学校。清华原来是一个有文、理、工、法等等非常综合的大学。清华国学院是中国最顶尖的文学院,国学院有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四大导师,结果我们一边倒投向苏联以后,教育也学苏联。
苏联的教育体制就是不办综合大学,而是办专科大学,工科大学就是工科大学,文科大学就是文科大学,法律就是法律,医学就是医学。我们学苏联,结果一下子就把全国所有的综合大学全部拆散,清华是八个系调整出去办八大学院。我外婆当时就是清华的航空学教授,就变成北航教授了,参与创建了北航。清华法律系和其他大学法律系一起并成政法学院。清华北大的冶金系和其他大学相关专业一起并成钢铁学院。就是清华北大的各个系都并成了八大学院,就是变成了专业学院。清华把大量文科给了北大,北大把工科给了清华,于是清华变成一个女生特别少的学校,北大变成女生特别多、男生特别少的一个学校,失调非常严重。然后这个燕大,作为一个一流大学,彻底被拆成两半,燕大的整个文科并进北大,燕大的所有工科并进清华。燕大也有一部分和清华北大重复的系,一起并进了那八大学院。燕大不但文科系并进了北大,连剩下的校园也被北大占了。北大从红楼搬出来,搬到燕园。校园给了北大,文科给了北大,教授给了北大,学生也给了北大。
实际上,民国时期的北大跟燕大,共同组成了今天的北大。好不容易熬了那么多年的一所伟大的大学,从此消失了。燕大的校训是“因自由,得真理,以服务”。大学不该是一个职业培训班,不是为了毕业找一工作,大学是让国家相信真理的最后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