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第2/4页)

美国的娱乐业强大到从整个产业布局到一点点很小的节奏,都是千锤百炼,这是非常可贵的。2008年的时候,一个名叫AMC的小台脱颖而出,因为之前的所有艾美奖都被美国的四大电视网、六大电影公司紧紧攥着,其中好几家是同一个老板,结果遇到AMC之后,情况为之大变。以前AMC就是一小台,我在美国的时候很喜欢看AMC,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独立的小电影、电视剧,成本也不高,也没有四大电视网播,最多时也就两百万人看它的电视剧,谁也没料到2008年它的《广告狂人》一片竟然横扫整个艾美奖。那个片子其实是讲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事情,弥漫着浓郁的怀旧感伤,很不主流,我极喜欢。

我是个随大流的人,最近爱看的美剧就是《国土安全》,我推荐大家去看。《国土安全》在2012年的艾美奖里得了四项最重要的大奖,其中有最佳编剧奖。最佳编剧在艾美奖里远超过在奥斯卡里的地位,因为电视剧编剧第一,而电影呢大家认为是导演第一,可见电视剧编剧非常重要。它得了最佳剧集、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把四项最重要的奖全拿下来了。我觉得完全是众望所归,因为两位演员演得实在太好了。它那每一集都可以上大银幕,拍得丝丝入扣,题材也非常好,讽刺政府讽刺总统的,刻画得入木三分。

《绝命毒师》我觉得是神级的美剧,以前在美剧里很少见到这种类型的。 我觉得《绝命毒师》编剧的水平都能当大作家,因为他写的完全就是魔幻现实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绝不可能发生的,可是你怎么看又都觉得是在说现实里的事儿,非常神奇。

美国好莱坞电影还是很保守的,遵循那些原则,因为海外市场超过一半,面对不同的地域、民族、宗教,不敢造次。但是电视剧因为主要是本土市场,敢于突破,已经向前走了一大步。

2011年《生活大爆炸》的谢耳朵也得了演员奖。原来我特别喜欢看《生活大爆炸》,是因为自己就是理工科出身,上学的时候我就一天到晚拿各种化学来形容爱情,谈恋爱也跟人家讲化学道理,说咱俩硫酸铜易合难解,然后说咱俩就是氢和氧,一碰就变水,要分解起来就得用高压电,电离也分不开,等等,所以我看《生活大爆炸》时对一帮科学狂人特别喜欢。但是现在这个“谢耳朵”,我就觉得一直都那样,没什么变化,所以觉得没什么意思。如果要学英文的话,《生活大爆炸》是特别有意思的。

在这儿还要表扬一下我们的字幕组,翻译得好极了,经常有时候我听那原文没笑,看着这翻译我乐了,翻得太逗了。一会儿还看到什么“元芳,你怎么看”等等各种各样最现代最时髦的词,而且他们非常懂美国本土的文化,那些俚语都翻得极准确,特别有意思,远比那些在电影院里看到的直译片好多了。我经常在电影院里看到正经引进的好莱坞电影字幕翻译得错误百出。如打着打着仗,却跑出来一句“快给我俩杂志”,“Magazine”首先是弹匣的意思,其次才是杂志,结果这哥们儿翻译成打着打着说来俩杂志,我说这杂志能杀死人吗?但是在好的美剧字幕组里,几乎从来不出这种错误,而且翻译得特别有意思。

我觉得我们引进的片子,当然现在是放开了好多,但原来只是一家引进,而且还是国有的,就比较保守,永远找一些所谓的翻译家来翻译,他们没在国外生活过,英语底子很深,翻译莎士比亚行,但翻译美国现代的这些东西,我觉得有很大问题。其实我们应该把那些好莱坞电影也去找那些字幕组翻,人家翻得非常好,最开始字幕组其实翻译的是一些盗版的剧,量非常大,所以就是锻炼了字幕组,翻译出来就特别漂亮。我个人当然坚决抵制盗版,但对美剧字幕组的翻译,我还是特别喜欢。因为人家确实翻译得好,很多人可以拿这个去学英文。

最后,再把美剧怎么卖说一下。它不但要赌艾美奖,它签的合同都是那种叫两集对赌收视率,就是说我先买你两集,如果收视率到了对赌的这条线,自动就把你剩下的十集买了。所以美剧全都砸出整部电视剧一半预算来拍头两集,让人一放收视率有了,就立马能卖出剩下的。这做法也符合戏剧原理,戏剧原理就是你要先用一种氛围或者叫你的制作把大家吸引过来,让人一直往下看,开始关心起人物的命运来,只要观众关心起片中人物的命运,那么你就不用花那么多钱了。所以,他们请马丁·西科塞斯这种大导演来导,其实也都是导头两集,头两集一卖,后边就好办了。美国尤其那种大规模多季电视剧,很少一个导演导一整个电视剧的,你仔细看电视剧后头,经常是这两集这个人编的,这个人导,这个人制作,等到后面就变了。我在那儿经常碰见这种情况,说你干吗去,人家说我突然接到一任务,有两集某某戏归我了,我得去弄。所以美剧不像电影,电影是完全的导演艺术,以导演为中心,电视剧实际上还是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制作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