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恭迎圣驾(第4/7页)

乾隆不由失笑,众人赔笑。

“要不朕再给你五百两,买你的下联?”

“不敢!这下联,草民正想献给皇上呢,麒麟阁上活神仙!”

乾隆乐了,突然又敛去笑容,嗔怪地望着郑冬心:“你啊,好歹也是朕钦点的门生。在这东南形胜只知道胡闹,也不帮朕多用点心。”

乾隆皇帝迈步走出康山草堂的大门,他的背后跟着汪朝宗、和砷、阿克占、卢德恭、何思圣、马德昌、鲍以安等人。这些人都穿着朝服,神色毕恭毕敬。

临出门,乾隆忽然停下脚步,回过身抬头看康山草堂的匾额,神色似乎欢喜,又似乎在讥诮哂笑。

“朕上次来,不是这块匾。”

汪朝宗忙上前:“皇上明鉴,是换过了。当年香光居士董其昌为康山草堂题写过一块匾额,不过已经失踪多年,十天前却突然又出现在扬州的古玩店里。微臣就买下来给挂上啦。”

乾隆微笑,看身边的和砷:“嗯,这个你不懂。”又看卢德恭,“听说你对金石书画什么的,是极精通的,这几个字如何,你说说看。”

卢德恭仔细端详匾额,缓缓地说:“这字如行云流水,无可不可,果然是香光居士的真迹。”

乾隆哈哈大笑:“确实仿得像,也难怪你们上当。”

汪朝宗与卢德恭齐声:“啊?”

“你们来看,这字学香光居士,体格运转,倒也差不多九分像了。可惜啊……”顿一顿,“伪造这匾额的人,不是专门模仿名家的里手,本身只怕于书法一道也已卓然成家,所以到底还是掩不住自家头角峥嵘的气象。”

“请圣上明示。”

“董其昌是大乡绅,字里那圆滑如意的劲儿,仿佛是自然生就的。写这几个字的人嘛,却只怕是个落拓不羁的文士。”

远处,郑冬心微微一笑,低声自语:“圣上的眼光,倒也不坏。”

何思圣脸色微变:“郑先生,这字是你写的?”

郑冬心看着他:“圣明无过皇上。”

何思圣醒悟,向郑冬心一笑:“几乎乱真了!”

乾隆看着汪朝宗:“朝宗,这古玩字画,还得再下功夫。”

“多谢皇上指点,朝宗如醍醐灌顶。”

“来,朕给你另写一块。”

汪朝宗忙跪倒在地:“臣谢主隆恩!”

一行人走近凉亭里,小太监慌忙准备好文房四宝。

乾隆看着园子里的景色,凝神片刻,便挥毫泼墨,题诗一首:

新城南界有山堂,遗迹其人道姓康。

曾是驻舆忆庚子,遂教题额仿香光。

重来园景皆依旧,细看碑书未异常。

述古虽讹近文翰,一游精鉴不妨详。

郑冬心看了,由衷赞道:“到底是天子襟怀,仁厚醇和之中,殷殷之意藏焉!”

卢德恭也说:“香光居士若见了皇上御笔,只怕也要道一声惭愧了!”

汪朝宗叩谢道:“堂以诗传。皇上,微臣已料得这康山草堂,千百年后仍将熠熠生辉,立于扬州,供万人瞻仰,皆皇上所赐也!”

乾隆捻须,哈哈大笑。

瘦西湖安福舻龙船内,以郑冬心为首,舱里坐着四五个扮相儒雅的布衣学者,书院山长也在列。

乾隆悬腕提笔,写下“文汇阁”三个大字。林宝盖上印。

书院山长一脸笑:“谢皇上恩赐,这是扬州百姓和学子的福分呢。”

乾隆和蔼地微笑:“一部《四库全书》,一部《古今图书集成》。将来阁子建成了,不要摆着做样子,要允许学生们抄录传看。各位都是扬州的儒林领袖、学者文人,朕每次到扬州,都想着跟各位见一见。文脉自古在江南嘛!现在朝政清宁、天下太平,各位主掌文坛,多多著书立说,多教几个学生,朕这里有的是官给他们做。汉朝有个皇帝说,天下朕与贤两千石共享之。朕是有这个气度的。将来的天下会怎么样,各位都有一份责任。”

几个学者都连声称不敢,有人还用衣角抹起了眼泪。山长激动:“皇上真是圣明之主!书院一定铭记皇上教导,为朝廷培育英才!”

郑冬心也跟着一旁假装感动。山长等人告退,郑冬心却并没有走。

乾隆在和砷林宝等人的随侍下转回舱内,似笑非笑地看着郑冬心:“郑冬心,你很机灵啊!”

“草民不敢欺君。这几位的确只够本朝的二流。一流人物,一时半会儿召集不齐,您看个意思也就是了。”

乾隆脸色不悦:“什么叫看个意思啊?”

汪朝宗在一边直使眼色,郑冬心当没看见:“江南第一流的人物,大都是数百年的世家大族,自立门户,有田产庄园。像前朝一些士族,朝廷官位,是羁縻不住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