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惜别:竹叶青(第6/7页)

良辰美景依旧,而斯人不复——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相传,从前有一人心中郁结对情人过深的思念,终至成疾。一日,这人立于屋外台阶之前,顿觉胸中气血涌动,呕出一口鲜血于阶下。谁知数日后,竟有一株不起眼的草自呕血处无声地长出,接着便结枝散叶,开出血色的花来。人们就称这株草为“相思草”,就是今人所谓秋海棠。

说到秋海棠,就不得不提起一个遥远的故事,在宋朝,在沈园,一位叫陆游的诗人,一位叫唐琬的女子。

初识陆游之名,正是幼时所读那首绝笔诗《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心中就此认定陆游是一满腔爱国热血,心怀忧国忧民之悲的好男儿,连弥留之际所作的诗也都满是家国之思。当时所不知的是,纵是铁汉也柔情。而这位铁骨铮铮的男子,内心不但有情的柔,还有一番难以言说的情的苦。

陆游年少时,与同宗族的表妹唐琬情投意合,二人也终得成婚,算是一大幸事。陆游年少才高,胸怀磊落,又有家国之思,是个不可多得的良人。唐琬本人知书达理,文静素雅,才情也是不弱。二人婚后,“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日子过得再甜蜜不过。

唐琬家境贫寒,虽对公婆敬重孝顺,仍不能为陆游母亲所容。陆游母亲多番刁难唐琬,甚至要求陆游休妻,几次三番下来,不惜以死相逼。陆游也是极孝之人,不能违背母亲的意愿,只好狠心将唐琬送回娘家。这一对有情人终究没能成为眷属。

送走唐琬后,陆游终日郁郁,时常借酒浇愁,于仕途也无心。他母亲见他这般,仍不愿成全他与唐琬的爱情,而是托人在远方为其陆游谋得一个职位,想让陆游得以离开伤心地,从而完全摆脱对唐琬的思念,陆游无奈,也只得听从母命,独去远方赴任。

临别之际,陆游去见唐琬。唐琬拿出一盆秋海棠送给陆游,告诉他这就是传说中的“断肠花”,并给陆游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女子,偶然间识得一个男子,两人情相投,意甚笃,奈何不能常常见面。于是,多数的日子里,女子都是一人与思念相对。思念得深了,她就会来到情人离开时所站的墙下默然独立。想着想着,就不禁靠在墙边泪下不止。而她的眼泪颗颗滴入土中,渐渐地,在她每日洒泪之处长出一株绿色的植物。

这植物在眼泪的浇灌下,长得很快,不久还开出花来。只见那花姿十分妩媚动人,花色娇艳如女子的面色,叶子更是奇特,正面翠绿、背面殷红,而且只在秋天才会开花,人称其曰:“断肠草”。

陆游看着那盆开得真好的花,听着唐琬语带哽咽的缓缓述说,心中更觉不舍和悲伤。他说此花另有别名“相思花”,正如你我相隔两地时的心情。

由于陆游此番出游,路途遥远,又要长期旅居外地,不便养护此种娇贵的植物。他就留下这盆秋海棠,让唐琬代他培植养护。他希望,唐琬每天见到此花就犹如见到他对她的思念一样。

而后,两人缠绵凄恻话出离别之苦、离别之恨,直到最后陆游不得不离去,二人才挥泪而别。但谁也没想到,这一别之后,二人的缘分就此断了。

陆游走后,唐琬的日子更加难过。不得不经受多方的阻挠和刁难,还有闲言碎语。她痛感世态炎凉,一时万念俱灰。不得已之下,她嫁给了同宗族的赵士程。但她对赵士程并无丝毫爱意,夫妻二人相敬如冰,各自苦闷。

时光如水,一晃十年过去。陆游也终于得幸重返故里。一日,他兴致忽来,就到绍兴去游玩。在沈园漫步时,陆游无意中看到一盆似曾相识的秋海棠在园中盛开,花枝已然长大不少,但从花盆看来,极像当初临行时唐琬所赠予他的那一盆。

陆游定了定神,轻轻地问园丁:“这是何花?”园丁答道:“这是‘相思花’”。陆游一听甚为讶异,心下不由得如潮涌动,接着问道:“这是谁人所养之花?”谁知,园丁告诉他:“这盆花是赵家的少奶奶托他在此代为护理。”

此时的陆游久久难以平静,他面对此花,只感觉一时间前尘往事向自己汹涌而来,心中自是百感陈杂,难以言说。于是他守着这盆花迟迟不忍离去,当下写了一首《秋海棠》,诗曰“横陈锦彤栏杆外,尽收红云洒盏中。贪看不辞持夜烛,倚狂直欲擅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