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要别人去适应你的世界?(第2/2页)

被指责一下、被骂一下就翻脸,在我来说,是绝对不可以的。发表观点,温和还是激烈,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同时,我反而很期待在我想象的那个层面可以听到大家不同的观点和交流。认同欢迎,不认同一样欢迎。

谈话,就是在不同的世界之间建立桥梁。现在大家的“主角意识”都太强了,总是站在自己那边喊“快,你到我这边来玩儿”,却从不考虑别人愿不愿意过桥去。请人家到你的世界玩儿,固然是热情,但也总免不了一切都按照你的秩序进行,如果总是这样,你便理所当然地觉得别人应该适应你的世界。

为什么不能是你去别人的世界,你去适应呢?

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被叫作“星星的孩子”,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更被大众熟知的名字是“自闭症儿童”。他们终其一生都把自己关在内心深处只有一个人的小屋子里。他们从来不是智力低下,甚至相当一部分有着极高的天分和艺术才华,只是他们没有办法理解这个社会的复杂和变化,所以他们没有办法接受正常的教育,即使通过考试读到大学,毕业的那一天也意味着他再次回到原来生活轨道的一天。

该如何面对他们?我们总是强调要对他们如何如何进行特殊教育和改造,让他们适应这个社会,让他们变得“正常”,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最该做的难道不是去适应他们,给他们创造一个世界吗?

在上海有一家基金会,关爱着30多个自闭症儿童,我和他们的关系非常好,每个人都叫我爸爸。身边的很多人甚至是孩子的家长一直很奇怪:“你是怎么做到和他们亲近的?”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我就是在适应他们,不要求他们做一丁点儿的改变,于是所有人都会觉得我和他们是一样的,他们是安全的。

有一次,我一进门就逐个和孩子们拥抱,一个女孩突然狠狠地推开了我,她的妈妈说她有亲密恐惧,从来不接受任何人的拥抱。我赶紧道歉:“对不起,我错了。”女孩就是不高兴,怎么都哄不好。

我想了想,说:“为了表示歉意,我送你巧克力吧。”

“我不要巧克力,我要金枪鱼。”

我心里稍微松了一口气,毕竟知道具体的要求就代表事情简单了很多。

问:“那要多少呢?”

“越多越好。”

我拿来了好些金枪鱼,还特意配上了面包,一起递给她。

“我不要面包。”但是她接受了金枪鱼。

等到当天的活动都结束了,离开之前,我再次和每个孩子拥抱,等所有人都抱完了,她跑过来给了我一个拥抱,我偷偷问她为什么,她说:“我看他们都这么做了。”

这里面没有任何情感的因素,在她看来,这个拥抱更像是一个仪式,但是谁能说不温暖呢?

我看到现场很多家长的眼睛都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