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如此君臣

年羹尧是雍正即位之初的一大宠臣,而且宠得不像样子。年羹尧在西北大营花钱如流水,雍正一一照付;年羹尧直接插手官员的任命,雍正一一照准。他实际上是没有相位的宰相,没有王爵的西北王。元年(公元1723年)十二月,雍正赐给他团龙补服等物件,年羹尧受宠若惊,表示惶恐不安,以为“非臣下之所敢用”。雍正却批示说:“只管用!当年圣祖皇帝有例的。”青海军事告捷,雍正兴奋异常,竟然称年羹尧为“恩人”。雍正还说:“你此番心行,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他还要求“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都和他一起倾心感悦年羹尧,并说:“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稍有负心,便非我朝臣民也。”又是指天发誓,又是告诫子孙,又是训示臣民,雍正对年羹尧的恩宠,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另一个得到殊宠异荣的宠臣是隆科多。隆科多不是雍正的藩邸旧人,原先地位也不高,只是个尚书。只因为宣诏有功,便一夜之间,平步青云,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与廉亲王允禩、怡亲王允祥、大学士马齐平起平坐。允禩和马齐是利用对象,允祥和隆科多才是依靠对象。所以,康熙去世九天后,雍正即赐他公爵衔,两天后又下令称他“舅舅”。从亲戚关系讲,雍正与隆科多确实分属甥舅(隆科多是康熙皇后佟佳氏娘家兄弟)。但皇家不同于民间,甥舅关系要皇帝承认才算数。所以这个头衔,也算是封的,不是当然的。雍正还给隆科多戴了三顶高帽子:“圣祖皇帝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还说他是“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隆科多在康熙朝并无突出贡献,怎么会是“圣祖忠臣”?“国家良臣”也没太多根据,誉为“稀有大臣”更不知从何说起。说到底,还是因为顾命拥立有功,因此只有“朕之功臣”一句是实。一个皇帝,为了酬劳功臣,竟不惜把话说得那么绝,那么肉麻,雍正倒真是古今第一“稀有皇帝”。

然而年、隆二人的下场也很稀有。三年(公元1725年)四月,年羹尧无缘无故被免去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职务,调任杭州将军。七月,被革去将军职衔。九月,被捕下狱。十二月,以大逆、欺罔、僭越、狂悖、专擅、贪婪、侵蚀、忌刻八大罪行共九十二款,勒令自尽。隆科多则在官职一降再降后,于五年(公元1727年)六月被捕。十月,以大不敬、欺罔、紊乱朝政、奸党、不法、贪婪六大罪行共四十一款,被判处终身圈禁,并于次年六月死于禁所。这两个显赫一时炙手可热的权臣宠臣,几乎在顷刻之间便家破人亡身败名裂,就连旁观者,也都看得惊心动魄目瞪口呆。

同样让人感到惊诧莫名的,是对钱名世的处治。钱名世,字亮工,江南武进人,和年羹尧同于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中举,算是“同年”。这一回,又成了年羹尧的“同案”。钱名世的获罪,是因为曾写诗吹捧过年羹尧。年羹尧功高盖世,权倾朝野,吹捧过他的人很是不少,其中就包括雍正皇帝。但雍正可以翻脸不认人,钱名世却翻不得脸,只能任由雍正处置;而雍正的处置,则又是一番“出奇料理”。他认为,惩罚要有针对性。怕疼的人,打他的屁股;怕死的人,砍他的脑袋;爱财的人,抄他的家产;一心想往上爬的人,就罢他的官职。这些惩罚,对文人都不合适。文人最重的是清名。罢他的官,他会说我正想归隐山林;杀他的头,他会说我正想名垂千古;把他流放到宁古塔、海南岛,他说不定又多了些写诗的材料。如此,岂非反倒成全了他?

雍正的办法是要让他臭名远扬,背着千古罪名永世不得翻身。在下令将钱名世革职、发回原籍的同时,雍正还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赐”了一幅字给他,二是命举人进士出身的京官写诗给他送行。皇帝给臣僚赐字,是古已有之的事情。得到“御笔墨宝”的官僚,都把这引为莫大的恩宠和荣幸,要制成匾额,悬挂在门口或堂上,以为光宗耀祖。官员被贬,同僚送行,也是沿袭已久的惯例,无非表示“人在人情在,人不在人情也在”,不至于“人一走,茶就凉”。那些感情比较好、思想观点比较接近的,还会写诗相送,也无非发些小牢骚,或说些劝慰开导的话,诸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类。然而这一回却很“出奇”。雍正手书的四个字,是“名教罪人”。儒生以维护名教为己任,为生命,雍正称他为“名教罪人”,就等于从精神上心理上要了他的命,同指控清官为污吏、节妇为婊子差不多。问题在于,别人被指控,还可以申辩,钱名世却申辩不得。不但不能申辩,还得把这四个字挂在门口,让众人前来参观,指指点点,议论嘲笑。至于京官们所写的送行诗,当然都只能批判和讽刺。其中最为雍正所欣赏的,是詹事陈万策所写“名世已同名世罪,亮工不异亮工奸”。意思是说钱名世和戴名世(此人因一篇序文而获罪)是同样的罪,钱亮工和周亮工(一说年羹尧字亮工)也一样的奸。这四百多首批判讽刺诗,编成了一部诗集,由钱名世自己刊刻进呈,再发到各省学样,以为“无耻文人”之戒。这就等于要钱名世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自己当众指着鼻子骂自己,而且还要自己掏钱请人来看。据说,钱名世出京时,上千官员抬匾送行,四百八十人写诗羞辱,上万百姓上街围观,文人的面子丢了个干净,真正的“斯文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