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难以成功的事(第3/5页)

幸亏海瑞行得正站得直,一身正气无懈可击,万历皇帝也还不算十分糊涂。在攻击者和捍卫者争辩了一段时间后,万历表态说:“海瑞屡行荐举,故特旨简用。近日条陈重刑之说,有乖政体,且指切朕躬,词多迂戆,朕已优容。”至于海瑞的工作安排,他也同意吏部的意见:职务应予保留,但不应有所职司。万历批示说:海瑞“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合令本官照旧供职”。这就十分荒唐滑稽了:有着高风亮节的人只能“镇雅俗、励颓风”(说白了就是做摆设),而不能“当局任事”,岂非反过来说只有道德败坏、作风不正的人才能担此重任?看来,皇帝陛下本人对所谓“以德治国”,也已经丧失了信心。

当然,这话也可以理解为:只有既道德高尚又长于任事的人才是国家栋梁。但,比较有操守的人已属凤毛麟角,又上哪儿找德才兼备者去?

海瑞看到皇帝陛下的朱批,一定是伤心至极。因为这不但意味着他本人已成为帝国的摆设,就连纲常伦理、仁义道德这些从前被当作立国之本的东西,也被看作了帝国的摆设。于是他一连七次向皇上递交了辞呈,但每次都为御批所不准。这就等于不死不活地把他晾在那里了。哀莫大于心死,何况海瑞此时已是七旬老人。没过多久,他就郁郁寡欢地死在任上。

其实海瑞用不着那么伤心。因为他要做的,原本就是难以成就的事。海瑞对此,应该说多少有点感觉。早在十六年前辞去官职时,他就说过:“这等世界做得成甚事业!”既然如此,做他作甚!

海瑞临终前一定死不瞑目。

海瑞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的理想并不空洞。往大里说,是如杜甫所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往小里说,也不过就是消除腐败而已。腐败对国家对人民都没有好处,政府为什么要放任,皇帝为什么要纵容?他想不通。

当然想不通的。海瑞不可能知道,腐败是权力造成的。权力,尤其是不受限制的权力,天然地具有导致腐败的潜在可能性。道理很简单:当一个人手中的权力可以轻而易举地换取种种个人利益(金钱、美女),又不会受到任何限制和惩处时,有多少人能抵御诱惑、洁身自好呢?这简直就像给了一个人大把的钞票,却又不准他购买任何东西一样困难。

权钱交易在海瑞出山前多年便已普遍存在。当时甚至有这样的生意:一些放债人故意把钱借给穷困的京官。因为该官一旦外放为地方官,收回的利息往往极为可观。还有人借钱给人去买官,收效也一样。显然,这种生意之所以能够开展,归根结蒂就在于权力是可以换钱的。

历朝历代的政治家们不可能不懂得这个道理。然而他们开出的药方却是诉诸道德,寄希望于各级官员的道德修养。他们的逻辑是:既然帝国规定只有道德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则官吏必不腐败,因为腐败是不道德的。这种想法如果不是自欺欺人,就是天真烂漫。用道德来制御权力,根本就靠不住。首先,道德是一种软控制,它只能诉诸良心,而一个人如果良心已丧,道德也就无可奈何。其次,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可以伪装的。“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这样的人我们并不少见。第三,个人的道德品质还是可能发生变化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一个人身边全是贪官污吏,便很难保证这个人出污泥而不染。那么,帝国有什么办法识别真伪呢?没有。有什么办法防微杜渐呢?也没有。

根除腐败的惟一途径是限制权力。权力有一种自我扩张的倾向。如不加限制,就会恶性膨胀。一旦权力膨胀到无所不能的地步,腐败就会不期而至。但为了治理国家,又不能没有权力。消灭权力是无政府主义的想法。所以权力不能消灭,只能限制。如能有效地限制权力,就能较好地防止腐败。

海瑞极力想维护的那个制度却不可能做到限制权力。权力是它的命根子,是它必须竭尽全力不惜代价予以保护的东西,怎么会去限制?当然,它也会部分地限制权力,比如限制相权。但这种限制的目的,却是要保证君权不致旁落。也就是说,它对权力的限制,是为了保证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这样一种完全不受限制的最高权力——君权,正是导致一切腐败的总根源。因为这种最高的、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权力,只有通过一个层层递减的权力系统,才能行之有效地加以使用。我们帝国的幅员是那样辽阔,人民是那样众多,君王的指令不可能直接下达于草民,草民也无法直接效忠于君王,各级官吏总是不可或缺的中间层。因此,任何一个独裁的君王都不能不赋予下级官吏以一定的权力,至少必须保证他们对子民们拥有这项权力。这种权力同样是不受限制的,至少在对人民使用时是不受限制的。尽管历朝历代都有监察弹劾制度,但它往往会演变成权力斗争的工具。官员们互相攻击互相指责,目的却是为了攫取更大的权力。帝王们为了确保自己的君临一切,则又往往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结果权力不但未能受到限制,反而导致了新的腐败。同时,为了让官员们尽力效忠,也得让他们有些好处,因此对一般性质的权钱交易和以权谋私,也只能睁眼闭眼,听之任之,只有“太不像话”时,才出来收拾。显然,没有人民的监督,权力是不会受到限制的。惟其如此,尽管历史上有不少帝王试图根除或遏制腐败,但最终总是不能完全彻底,因为根子就在他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