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和赞美诗

我们这里是小地方,平日静悄悄,圣诞快到了,这里热而不闹: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各样社区演出多如牛毛。每天我们都可以去听音乐会或看演出。很多以前没听说过的乐队和表演群体,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有高中生组成的乐团,在附近社区演出。我们学校有传统的“巧克力和赞美诗”节目:学校学生献唱格列高里圣歌和英文赞美诗,中场休息的时候大家在室内乐团伴奏下,喝着热巧克力聊着天。

附近一些民间机构,也为圣诞赶制了节目。这里有座小山,山上有个教会,叫亨德尔山教会。该教会每年都制作一部大型圣诞剧。这种圣诞剧,也叫道德剧(Morality play),从中世纪时候就已经有了,希望用娱乐的方式,传讲一个道理。如今的教会仍常使用这种形式。小一点的教会小成本小制作做小品(skit),我自己就写过。而大型的教会有大制作。

今年亨德尔山的节目,是一部音乐剧,中间穿插着不少传统圣诞赞美诗。音乐剧里说一个叫Circleville的小镇上,某银行家貌似不愿帮助附近贫民区,热心肠的女儿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去贫民区支教。后来我们发现,这是银行家用激将法,激女儿出去做点有价值的事,不做无所事事的富二代青年,耽搁一生。

在贫民区,这位“白富美”女人,遇到路过这一带的银行劫匪三兄弟。其中一个劫匪,被安排接近银行家女儿,与其恋爱。劫匪假戏真做,爱上了对方。但其计划被识破,银行家女儿“绑架”了男友,将其关起来,不让他进入警方伏击的圈套。银行家见女儿和这个有意回头的浪子真心相爱,便赔付了这个毛脚女婿以前抢劫的赃款,让他可以不被法律追究,可以清白做人。劫匪金盆洗手,娶了他的女儿,做了银行家学徒。后来银行家中风,劫匪继承了他的事业。故事的寓意是,人人都是罪人,上帝也白白付出了赎价,让人类重新开始。

音乐剧场面宏大,比如镇上的舞会、会议,和贫民区儿童演出圣诞剧的场景。剧里每个细节都很考究,情节也颇复杂,“戏中戏”环环相扣,看得人眼花缭乱。编导演的几百人,全是教堂会众的业余演出。演出结束,大家自愿捐献,这些钱捐给国外的一个慈善组织,和一个附近的慈善组织——该组织将用这笔钱帮助没有医疗保险的人看病。

俄克拉荷马是一个深红州,奥巴马的全民医保计划在这里非常不受欢迎,政府出手支持穷人的任何项目,通常会千夫所指。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自愿排演这种道德剧,来宣扬扶危救困?这一点看似讽刺,实则自然。扶危救困未必要靠政府收钱重新分配财富。帮人谁不会啊?

拿他们制作的这一节目,和最近我看的其他节目的水准相比,我想任何人都会承认,民间蕴藏着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