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素(第2/4页)

申慧辉 译

□读书人语

一个人,除了少小夭亡和中道崩殂之外,大抵都会老的,虽然穷通得失,各人的境遇不同,而生老病死,却谁也逃不了这个历史的规律,怎样去对待这个历史的规律,恐怕是每一个老年人应当考虑的问题。

伯特朗·罗素先生是一个哲学家,他从哲学的角度,告诉我们怎样去对待老的问题,他认为老年需要防止两种危险,一是过份沉湎于往事;一是应当避免依恋年轻人。这两件事情,其实是人在进入老年之后,至关重要的事情。《三国演义》中的关二爷,他只记得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的往事,傲视万物,不可一世,终于招致了走麦城的结果。现在也有一些老同志,总是想着过草地,爬雪山,南泥湾的故事,对年轻的一代横挑鼻子,竖挑嘴巴,这也不入眼,那也不称心,这就是沉湎于往事的危险。人类的特点就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固然英雄无敌,但是恐怕也抵抗不了今天的机关枪,至于原子弹和核弹,当然无须论矣。过草地,爬雪山,南泥湾的大生产,小米加步枪,二万里真功夫,自然是不朽的历史,但历史毕竟是过去的东西,人的追求却在创造未来,而未来毕竟是年轻人的天下。罗素先生说:“一个人应当把心思放在未来,放到需要自己去做点什么的事情上。”对于每一个老年人来说,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当然,勿“过份沉湎于往事”,也不等于完全不想往事,想想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不足,想想自己在“往事”中犯下的错误,也未始不是在有生之年中继续上进的动力,我们不是也有句话叫“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么?几十年来,我们在上山下乡中,埋没了多少人才,在与人斗争中,糟踏了多少人才!为什么我们踌躇不前,落在亚洲四小龙的后面?这些“往事”,不是我们可以“沉湎”一下的么?

至于说到“依恋年轻人”,罗素先生也说到了问题的节骨眼上。一直到现在为止,我们有些老同志常常对年轻一代表现了异乎寻常的关怀,比如说讲“接班人”问题上,有些老同志总是非常关心,但是讲归讲,关心归关心,自己占着那个位子,却不肯移动半步。其实,老是牵着“接班人”的手走路,“接班人”是不会独立起来的,老是把“接班人”放在真空管里,不让他去经风雨,见世面,他怎么能够成长呢?罗素先生说:“如果你还像他们年幼时那样关心他们,你就会成为他们的包袱。”“动物的幼子一旦自立,大动物就不再关心它们了”,这里既是生活的经验,也含有高度的哲理。

罗素先生的《论老之将至》,正是包涵了林则徐先生“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思想,他深含哲理的语言,对我们每个老年同志都富于意义,这碲实是散文中的精品。不过,我想找出一点,文章中说“我的第一个忠告是,要仔细选择你的祖先”,我不知道原文是怎样写的,但按照我们中国人的理解,穷通得失,同一个人的奋斗和努力有关,而生老病死,则是生理的规律,人是不可能去选择祖先的。 【冯英子】

约瑟夫·康拉德

1913年9月,通过既认识我、也认识康拉德的奥托琳·莫雷尔夫人,我结识了约瑟夫·康拉德。多年来我一直钦佩他的作品,但是却不敢未经介绍贸然求识。在某种焦虑与期待的心态中,我向他在肯特郡阿什福德附近的家走去。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惊讶。他带着很浓的外国腔讲英文,他的举止丝毫也不能使人联想起大海。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波兰贵族绅士。他对大海的感情、对英国的感情,属于浪漫的爱情,即保持某种距离的爱,这个距离足以使这种浪漫的感情不受玷污。他对大海的热爱始于很小的年纪。当他告诉他的父母他想选择海员作为职业的时候,他们极力劝说他加入奥地利海军,可是他渴望冒险、热带海洋和四周围绕着漆黑森林的奇异河流,而奥地利海军不能为他提供实现这些愿望的机会。他想在英国商船队中找个职业,这使他的家人大为惊恐,然而他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任何人都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出,他是一个十分刻板的道德家,在政治上对革命者完全没有好感。我和他在多数观点上意见不一致,但是在某种极为根本的事情上,我们的观点却异乎寻常地统一。

我和约瑟夫·康拉德的关系同我和任何人曾经有过的关系都不一样。我极少见到他,好几年也见不上一面。就我们两人生活中表面工作那一面而言,我们几乎是陌生人,但是对于人生及人类的命运,我们却有着共同的看法,这一点从一开始就将我们极其有力地联系在一起。也许我能得到允许,从我们刚刚相识后他写给我的一封信里引用一句话,事实是,这句话非常确切地表达了我对他的感情。他的言语所表达的他的想法和我的同感是:“这是一种深深的钦佩之情,即使你我从此不再相见,即使你明天就会忘记我的存在,我对你的这种感情仍将永远不变,直至生命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