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 红(第12/12页)
记得是一张苏联某画家着色的木刻。
鲁迅先生有很多画,为什么只选了这张放在枕边?
许先生告诉我的,她也不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常常看这小画。
有人来问他这样那样的,他说:
“你们自己学着做,若没有我呢!”
这一次鲁迅先生好了。
还有一样不同的,觉得做事要多做……
鲁迅先生以为自己好了,别人也以为鲁迅先生好了。
准备冬天要庆祝鲁迅先生工作三十年。
又过了三个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十七日,一夜未眠。
十八日,终日喘着。
十九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读书人语
萧红这篇文章,是应南洋洪劝工先生之约而写的,并由许寿裳先生认可的。
萧红在接近鲁迅先生的过程中,以她敏锐的观察力和真挚的情感,从一些平凡小事,多半为旁人所忽略的地方,看到别人所见不到的鲁迅先生。可能,也许是萧红是女人的缘故,所以,才有这样的细微这样敏感的笔触。
比如:鲁迅先生在夜归的路上,发现在不远的坟墓前有个人影闪动,鲁迅坚决走上前去,揭露了那个盗墓人的伎俩。
又如:孩子吃了肉丸子,觉得有异味,便脱口说出,也唯有鲁迅先生相信孩子的话是真的。
试想,对章太炎的文章说咸道淡的文字千千万万,而鲁迅的《记章太炎先生二三事》,就像从一枚扇坠里,如神奇的玻玑球似的,显示出章太炎先生光明磊落的人格来。萧红的忆鲁迅和鲁迅的忆章太炎风格路数虽然二致,但效果却大抵一致:即他们都走进了所忆人物的内心及生命之中,走进所忆人物所赖以生存的背景。而非由活人来写老人这一常见的路数。所不同的,即是一个是男性看男性的视角和笔致,一个是女人看男人的视角和笔致。
萧红概括事物,以透露它的本色为重。她作人,也是以本色示人。这篇作品本色,着墨不多,却使人感到鲁迅先生向我们缓步走来。同时也感到当年充满青春活力而外表文静,略显瘦弱的萧红也款步走来。 【端木蕻良】
- 应为鲁迅翻译《表》的原稿,请参看许广平着《关于鲁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