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绀弩(第2/2页)

1984年4月4日,北京

□读书人语

真是篇典范的怀人之作!

老朋友孟超的神采、风韵一落笔即跃然纸上:他的“穷”而断炊;他的“瘦”而精神抖擞;他的“好说话”而眉飞色舞、口沫四溅——话音刚停则不知又跑到哪里去了;他的“会写文章”却又“得不写时就不写”,文章都是别人“要”出来的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到“写文章”即渐入正题。谁人不知,孟超是和《李慧娘》连在一起的!作者以孟超的“知音”推断:《李慧娘》必是“要”出来的。至于什么“李慧娘”,什么“词曲”,什么“借古喻今”,孟超是素无研究也根本无须“坐两三年”冷板凳去加以研究的。他只是“积习难改”,听人说一声:“老孟,替我们写个剧本《李慧娘》吧!”多少字,几天要!于是回家坐了三夜凳子而一挥而就的。但是,谁知这回——大家在有饭吃之后,竟也会因写文章而死!

欲说未说的吞吐,起伏跌宕的感情,悲剧喜作的幽默,使此文荡气回肠,令人感慨不禁。 【刘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