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滢(第2/2页)

那么,你觉得古琴不好听,你就说古琴没意思;你觉得莎士比亚没趣味,你就说莎氏不是伟大的天才,什么事都得自己重新估价了?

是的,什么都得重新估一番价,才能有真正的平衡,可是,你千万不要忘了那最少的条件。你平常看见好的不知道好,听见糟的不知道糟,也许你还没有估价的标准,先得自己问一问,你再得问一问:你觉得不好,为什么人家觉得好?为什么几百年来的批评家都异口同声的赞美这一本书,那一个歌?细细的研究,也许找出来错的是你自己,因为你那时实在还不够程度。也许错的是别人,他们就没有研究,不过因为那是“自古就有”的东西,他们自小就听惯了,以至自然而然的那样说,那样想。因为有许多大家崇拜的事物是曾经许多代平衡家精确的研究才成立的,有许多是已经僵了的化石,应当加以扫除的腐朽物。平衡者的重新估价,就是在这里面分出个清白来。在重新估价的时候,顶可靠的盈虚消息是保守者的口头禅。要是他们说“文以载道”,“言之不文,行而不远”,你就有九分的把握知道文言一定有毛病;要是他们说“对牛弹琴”,你也就知道古琴将来的命运了。

□读书人语

这是陈源先生在1934年写就的一篇别具一格的散文,它不仅具有理趣,而且含蓄、从容,很耐咀嚼。

文章从英国人的读莎士比亚和中国人的听古琴入题,提出了一个极深刻的问題:艺术欣赏中的美学问题。一方面,环境对审美感受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同是听琴,因演奏的环境不同就能产生不同的欣赏效果。另一方面,门外汉对艺术也有发言权,“许多事只有不配谈的人才可以谈”。这也是艺术欣赏中不可忽略的。最后,作者归结到“什么都得重新估一番价,才能有真正的平衡”,在《听琴》中,这极深刻的道理被讲得头头是道,富於理趣。陈源以写那本 《西滢闲话》为世所知。他善于用杂谈的形式.阐明事物的哲理。本文的立意含蓄、幽深,但行文不隐晦、不诡秘,在从容之中,言之成理,使读者领悟到文章的内涵,受到启迪和教育。 【朱金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