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

来雅典已是第三次或第四次。

提起雅典,乃是希腊人口达三百万(差不多相当于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的第一大都市。不过就游客通常活动的范围来说,城市并不很大。基本历史遗址均步行可达,即便极保守地说,有三天时间大体可以看完所有名胜。这座城市,在古代城邦(Polis)的四周宛如磁石吸铁屑一般围着近郊住宅区,看样子是一哄而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游客感兴趣的地方明确局限在中心部位。毕竟参观近郊住宅区也没什么意思(比如你是来东京观光的外国游客,会专门去看什么云雀丘、多摩广场以及西国分寺什么的吗)。一般人登上雅典卫城(Acropolis),在普拉卡喝蕾契娜酒[1]吃木莎卡[2],在街上转一转,看一眼土特产商店,在宪法广场喝杯茶,从利卡维托斯山上看雅典夜景,往下有时间和有兴趣的人参观一下国立考古博物馆,日程就此结束。

也就是说,若来上三回,那么既没可看的东西,又没可去的地方。

我住在布列塔尼宾馆,在那里遇上了一位叫瓦伦蒂娜的女性,她给我们介绍了房子。

瓦伦蒂娜

瓦伦蒂娜为我介绍了岛上一座出租房。

“倒不是很大,但实在是beau——tiful。”她甚是感慨地用手“啪啪”拍打我的膝盖说。她坐在我旁边,我们并排坐在布列塔尼宾馆大厅的沙发上。交谈用的是英语,但她有个毛病:每当为什么所感动或想强调什么的时候,就把正中间的母音拖得很长很长。而这毛病不觉之间也传给了我。一种类似传染病的毛病。

交谈之间,一个煞有介事的男服务生走来问“需要饮料吗”——言外之意希望点酒水——瓦伦蒂娜当即应道“NO”。这时她的母音发得极其干脆利落。

“另外,那房子附近还有beau——tiful的海滩。对了,你可带游泳衣了?”

“嗯,当然……”

“你么,绝——对中意那里。”

瓦伦蒂娜的年龄从外表一下子看不出。不过既然有二十岁的儿子,那么想必已有一定年龄。作为希腊中年女性很少有她这么瘦的。一如多数体瘦女性,她非——常有活力,无论化妆还是服装都像吸取了活力,相当花哨。

我和她是初次见面。

“德米特里说你是日本十分有名的作家,可是真的?”瓦伦蒂娜问我。简单的寒暄和关于天气的闲谈大致完了以后,她不无怀疑地这样提问。看来,德米特里传达给她的信息使她发生了误解以至情绪波动,她似乎把我预想成了谷崎或三岛[3]那一类半古典式文豪。而我是以褪色的开领半袖衫和脏污的牛仔裤这一平日形象晃晃悠悠出现的,作为她看样子多少有些失望。对此,作为我——尽管算不得我的责任——也觉得十分抱歉。

我时常想,自己身上总好像缺少作为作家(或艺术家)的不妨称之为光环的东西。在日本时也被人错当成面包铺送货员或超市店员。买东西的时候,常有陌生人问我辣椒在哪里(而且有时告诉得很准确),但这恐怕很难说是衣着造成的。偶尔像模像样扎条领带身穿深色西装站在宾馆大厅里,也还是有老伯打听“喂喂仙鹤厅在哪里”。所以,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责怪瓦伦蒂娜。光环这东西——至于现实中究竟有多大作用我倒是不清楚——有的地方自然有,没有的地方压根儿没有,一如温泉和油田之类。

“嗯,是的,是作家。”我自我辩解似的说,“有名无名不大知道,不过是作家,算是。不管怎样,德米特里怕是向你夸大了我的情况。东西大体是写的,但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作家。”

“唔——,”她再次打量我说,“不过是专业作家对吧?full time[4]的?”

“嗯,是的,是full time作家。算是吧,总之。”我回答。

算是吧,总之。

“所以,是为写东西来希腊的。”我说。

“其实我也写诗的。”瓦伦蒂娜应道。

“是吗?我竟不知道,德米特里没告诉我的。”

“你、写诗?”

“没写过,遗憾。”

她连连点头:“希腊是诗歌非常繁荣的国家,诗比小说繁荣,这已是历史性的。对了,希腊人拿了两回诺贝尔文学奖你可知道?”

“啊,不知道啊。”我惶恐地说。

瓦伦蒂娜向我一闪投来“难道你也是作家”那样的视线。可我是不知道,哪里知道!连日本人有几个拿了诺贝尔奖我都不知道。

“但诗的问题是,光靠诗无论如何是吃不成饭的。诗人成不了职业。”瓦伦蒂娜说,“所以我也有其他工作。噢,德米特里没有就我向你说什么?”

“没有。遗憾的是我和德米特里失之交臂。上个月他返回希腊时我在东京,这个月我来到希腊,而他折回东京,就这样错开了。因此,没得到机会和他好好交谈。只是让我到雅典就给你打电话,说打电话就明白的。更详细的什么也没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