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6/9页)

我没见过老史给厅长送过什么名贵礼品,但他偶尔也有些特别的表示。有一次,我见他大摇大摆地走进厅长办公室,从兜里掏出了一个大信封。那天里屋的门没关严,我在外间的秘书室里能清楚地听到他们的谈话。

老史说:首长啊,快过年了,我给您送点礼。

厅长连忙谢绝,说,咱俩就别整那些俗气的了。

老史说,您说的对,我给您整点雅的。我这个礼物很特别,是“赠言”,就是送给您几句格言。我把它逐条摘出来,抄在几张贺年卡上,您回去抽空看看。我本来想用毛笔写,可又不会使那玩意儿。就用我儿子小时候用剩下的铅笔头,像小学生一样工工整整地抄了几段,全是马恩列斯毛的经典语录,您不会拒绝吧?对了,我记得有这么一条:“凡事办不一定成,不办肯定不成!”您听,马克思说得多好,绝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啊……

我想我的领导肯定会欣然接受老史的特殊礼物,至于那句名言是不是出自马克思之口,我就搞不明白了。

反正新年过后不久,老史便升为副厅级巡视员了,而我对他也越发钦佩了。

潜台词

潜台词是一种表达艺术,在某些特定场合和特定人群中普遍流行。它指的是不明说的言外之意。俗话讲“敲锣听声,说话听音”,就是让你去用心体会弦外之声,话外之音。

我的朋友老鬼对潜台词很有研究,他深知其中的奥妙,并能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在领会领导意图方面,他尤其技高一筹,因此深得上司信任和欣赏。

潜台词属于暗示行为之一种,比使眼色还隐蔽,相对于黑夜中的眉目传情,它更像是美女戴着面纱,又半抱琵琶,若隐若现,忽明忽暗,需要听者和观众用心揣摩。老鬼深谙此道,烂熟于心。当然,过度关注上司的“话外音”也可能导致“会错意”的严重后果,这就属于“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了,搞不好则是“弄巧成拙”。

老鬼有一次约我喝酒,专门给我上了堂“潜台词”课,其中他讲了个他最得意的精彩案例,让我印象深刻。老鬼是个生意人,常要与企业主管部门的领导打交道,他练就了一双善解人意的火眼金睛。

有一次,他请某位主管处长吃饭,企图借机办点小事。领导对他所托之事未做正面表态,临别时有意无意地夸了句老鬼:“你这条领带挺漂亮。”

老鬼心领神会,第二天一上班就给处长送去了一条高级领带。领导笑纳了,老鬼挺得意。

没过两天,老鬼开始后悔了。他责骂自己怎么这么笨呢,领导穿的是圆领衫,那领带直接系在脖子上啊?于是,又赶紧买了两件名牌衬衫去了处长的办公室。领导说了句谢谢,但没提他托办的那件事儿。

老鬼回来后又抽了自己两个嘴巴,心里把自己定性为蠢驴。他觉得自己太不会办事了,怎么能只送两件衬衣呢?简直是昏了头了,太不成熟了。

接下来老鬼又送去了一套高档西装和一双进口皮鞋,连换洗的袜子也准备了一打。处长那天给他让了座,为他倒了杯茶水笑着说:“这种衣服我平时也没机会穿!”并向他表示那件事正在研究之中。

老鬼的心里踏实了许多,走出大楼门口时,他还不由自主地哼了几句流行歌曲,那是他跟儿子学的,叫“喜唰唰,喜唰唰”。

又过去了一个多月,老鬼还没得到准信儿。他妈的,他心里又犯嘀咕了。难道领导的潜台词还有别的意思?哎呀,他猛然一拍脑袋,差一点晕死过去。“这种衣服我平时也没机会穿”,这不是说到家了吗?真是榆木脑袋!

老鬼以最快的速度组了个由三人组成的企业家考察团,亲自陪同处长一道出行欧洲各国。与处长朝夕相处了半个月,开阔了眼界,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原先说的那点破事儿根本不值一提。处长坐在回国的航班上拍着胸脯说,以后你老鬼有什么难事尽管找我。他还深有感慨地说,欧洲之行收获不少,回去后要鼓励儿子争取到德国留学。

老鬼这回算是听明白了,当即表示,孩子留学的事情就包在我身上了。

所以,最近老鬼很忙很得意,他告诉我他又拿到了一个大项目,同时忙着替领导的孩子办理留学手续呢!他说等他忙过了这阵子,再找个机会请我喝酒,他还想深入细致地给我单独做一个系列讲座,继续探讨“潜台词”的绝妙之处。

脑 袋

老婆说我长了个木瓜脑袋,我很生气。但后来细细地想一想,她的判断也有一定的依据。

局长住院半个月了,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要不是物业公司的保洁员小殷向我打听局长的病情,我还被蒙在鼓里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