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康熙初年的武术世界与政治版图(1662年—1674年)(第2/5页)

在清代初期,门派政治早已成了明日黄花。武当和少林已经各自为政,往来不多。武当派的云鹤修士和云雁修士正为真武观的归属而激烈地内斗着,对此外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嵩山少林由精明的晦聪方丈执掌,不仅和南少林的反清武术家们保持距离,而且和世祖的佛教导师玉林琇有密切联系。华山派方面,穆人清将赌注完全压在李自成一边,事后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他也因此引咎退隐,在几年后就去世了,掌门人由大弟子黄真担任,但并无多少权威。他的同学归辛树甚至根本不接受他的任何命令。其他许多传统门派,譬如昆仑和峨嵋,已经只有武术流派的意义,而不可能再作为政治实体出现。它们培养的武术家们也被一个个帮会或会党所吸纳。

因此,在新建立的天地会与古老的丐帮结盟,以及争取到遗民知识分子的支持后,武术世界的新主流势力几乎完全成为帮会导向的。并且随着丐帮的日渐萎缩,天地会占了主导地位。这一伟大的帮会,及其各种变体将在此后的两个多世纪中与满洲人缔造的征服帝国进行不懈的抗争。

鳌拜的专权;庄廷鑨与苏克萨哈案

当清圣祖玄烨在康熙元年即1662年即位时,清帝国所面临的形势看上去是令人鼓舞的。经过十八年的漫长战争,南明的势力已经被扫除殆尽,永历帝被生俘后处死,而一向是麻烦的郑成功也死于海外的遥远岛屿。各地猖獗的叛乱分子一一销声匿迹,和平的时代似乎已经降临。

然而这只不过是表面的现象。帝国在深层结构上依然矛盾重重。在满洲和汉族人之间的仇恨只是被压制了,却从未消失。民间新生的天地会组织正悄无声息地在各个省份生长蔓延,筹划着下一次暴动。在帝国内部,十多年来对南明政权的战争催生出了若干手握重兵的汉族王侯,主要是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广西的平南王尚可喜和福建的靖南王耿继茂。他们都曾是明朝时期的武将或其子嗣,和满洲的统治者之间相互猜疑。而诸多南方省份就控制在这些军阀的手上,中央政府对这些省份的管理往往不得不通过委托他们来进行。只要他们愿意,帝国的南端领土几乎可以立刻脱离北京政府的控制。

在北方,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敌人:来自莫斯科的双头鹰与中国龙第一次面对面接触了。成吉思汗的子孙对俄罗斯的统治已经在十六世纪终结,在“雷帝”伊凡四世时期(1530年—1584年),俄罗斯人建立了自己的铁血帝国,随后越过乌拉尔山脉向远东扩张。在17世纪50年代一群哥萨克骑兵侵入黑龙江流域,被清军击退。但不久后他们卷土重来,在1665年左右占领了雅克萨,修建城堡,命名为阿尔巴津。以此为基地,俄国人对满洲和更南方的中国本部虎视眈眈。在中国,蒙古人西征的往事已经被遗忘,没有人知道这些红头发和白皮肤的怪人来自何方,中国人怀着恐惧,以谐音称呼他们为“罗刹鬼”。

帝国的西部边疆也并不太平。虽然在东部的蒙古人已经归附清朝统治,但在西部的新疆地带,仍有被称为卫拉特人的蒙古部落在清朝的势力之外。其中的一支准噶尔部在17世纪30年代迅速壮大起来,将天山南北纳入自己的控制,建立了准噶尔汗国。由于虔信西藏佛教,准噶尔和西藏的格鲁派喇嘛之间往来密切,逐渐结成紧密的政治联盟。准噶尔汗王们梦想着夺回蒙古故土,对于新崛起的清朝态度敌视。

最大的问题仍然在帝国中枢。在世祖失踪后,汉化改革被遏制了,权力再度回到满洲亲贵们手中。因为新皇帝仍然年幼,四位满族的重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四位大臣之首的索尼(1601年—1667年)是一个多病的老人,苏克萨哈因为曾经是多尔衮的部下而被孤立,懦弱的遏必隆则听命于鳌拜,最后导致了权力逐渐向鳌拜一边倾斜。

自从1637年的皮岛登陆之后,鳌拜以其非凡的勇力在多次重大战役中都立下了卓越的功劳,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他最大的功绩是在四川战场上亲自斩杀了与李自成齐名的大西王张献忠。239鳌拜持反多尔衮的立场,因此世祖在掌权后就将他视为可靠的忠臣,让他进入权力中枢,并让他升任镶黄旗旗主。但反讽的是,在被提升为辅政大臣后,鳌拜却迅速收揽了帝国的行政权力,变成了另一个多尔衮。

和其他辅政大臣一样,鳌拜致力于打压汉族官员的权力,而巩固满洲贵族的势力,但他的作法比其他人更为极端。在1663年鳌拜进行了臭名昭著的庄廷鑨一案的审判。庄廷鑨是浙江南浔镇的一个富有的盲人和历史爱好者。在顺治时期他买到了一部关于明朝历史的残缺手稿,但由于眼盲无法亲自审阅,遂请来一批知识分子加以补充和修订,想要纂修一部权威的明朝史。对庄廷鑨来说不幸(或者幸运)的是他在这部著作得以出版前就病死了。他的父亲以他的名义出版了这部遗作,并且由于文化水准低下而没有发觉其中的政治问题。这部由南方汉族知识分子纂修的著作中沿用了南明叛逆政权的年号并且对清朝有许多攻击,因而在汉人知识圈中流传,最后被一名叫做吴之荣的地方官员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