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清朝征服中的汉族抵抗运动(1644年—1662年)(第2/5页)

从1645年下半年开始,因为抵制剃发政策的缘故,一些已经平定的城市开始反满暴乱,而一些尚未归属新政权的城市则坚定了抵抗到底的决心。清军为了威吓而一再屠城,但并没有平息抵抗的浪潮。譬如嘉定县城,在第一次屠城之后,仍然有反剃发者敢于公然造反并杀死地方官,在接连三次屠城之后才平定下来——如果几乎没有人定居也能算平定的话。民间和武术世界的主要力量都投入到反清运动中,北方接二连三地发生叛乱,而南方战争的结束也更加遥遥无期。

即使在南京政府覆灭后,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尚未被清朝侵入。 “巨鲸”郑起云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称为隆武帝。作为报偿,郑起云本人被封为侯爵。他的长子郑森形式上被隆武帝收养为自己的儿子,赐名成功。不过随着清军进一步南下扫荡,郑起云在清朝的压力和利诱下投降,使得隆武政权在1646年底被清军攻灭。隆武帝被杀,投降的郑起云被废去了内力,带到北京进行事实上的软禁。只有他的儿子郑森仍然坚持着抗清事业。

隆武政权的颠覆导致了明朝残余势力之间的又一次内讧。桂王朱由榔——也是神宗的最后一个孙子——在肇庆登基称帝,史上称为永历帝,而朱聿键的弟弟朱聿讁则在广州登基,称为绍武帝。在永历和绍武两个政权之间进行了一场短促的战争。绍武击退了永历军,不过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庆祝了。在1647年1月,清军占领广州,绍武帝被俘,很快死于囚禁中。

永历政权的寿命要长得多。它在云南的明朝黔国公沐天波和原张献忠部下农民军的支持下长期继续下去,甚至一度占领西南数省,看来不无恢复的希望。不过在清朝的反复围剿下,永历政权所占领的地域逐渐收缩到云南一隅。在1659年初吴三桂率清军进入云南,永历帝逃亡到缅甸,但是被缅甸人囚禁,沐天波也被缅甸士兵所杀。1662年,缅甸在清朝的压力下交出了永历帝。吴三桂为了向清廷表明自己的忠诚,亲手用弓弦将永历帝绞死。223朱氏王朝的皇帝序列自此彻底终结了。

从清朝入关到永历帝之死之间的十八年,并非只是明朝终结的漫长尾声,而也深深影响了清代的武术世界。满清的剃发和屠杀使得民族仇恨的种子深深种下,明朝统治时期的弊端很快被遗忘了,在人们的印象中变成了一个逝去的玫瑰色时代,思宗和永历帝等不幸的帝王被长久哀叹和纪念,而几名战乱中失踪的皇子则被认为仍在人间。“反清复明”成为武术世界所普遍赞同的口号,虽然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决心,但普遍对此不无同情。此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武术世界反清运动在这些峥嵘岁月中已深深扎根。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时沉寂,但从未被遗忘,直到清朝的灭亡仍然能听到回响。

清世祖的统治;神龙教兴起

清朝统治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福临,即清世祖或称顺治帝(1643年—1661年在位),登基时只有六岁,大部分政策出自他的叔叔多尔衮之手。随着清朝统治逐渐的巩固,多尔衮不仅为自己取得了“皇帝之父”的头衔,而且开始筹划将皇冠戴到自己头上,在孝庄太后的请求下才没有立刻进行——据说这一请求是在床上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摄政王篡夺皇位的迹象日益明显。对世祖来说幸运的是,多尔衮在1650年就暴毙而死,死后他的小集团被皇帝逐步清除。两年后世祖剥夺了多尔衮的一切荣誉,甚至他的尸体也从地下被挖出来斩首。直到乾隆时期才部分恢复了其名位。

当世祖亲政后,便展开一系列改革,主要依赖汉族的精英官员洪承畴和陈名夏等人,对享有特权的满洲贵族进行遏制。为了伸张皇权,甚至宦官也得以拥有一定政治权力。世祖在内廷建立了所谓“十三衙门”,提拔了吴良辅、海大富等亲信的宦官为各监首领。吴良辅是皇帝最信任的太监,掌握宫廷大权,甚至曾作为皇帝的替身出家为僧侣。海大富的年纪要大得多,他来自明代的宫廷,一直籍籍无名,在顺治时期被提拔为管理膳食机构的负责人。海大富对于世祖的恩宠感激涕零,在宫廷中他学到了崆峒派的高阶武术,虽然低调,但却是暗中保护皇帝的武术精英。甚至有学者怀疑,多尔衮在1650年的暴毙就是被忠于少年皇帝的海大富所暗杀的。224

世祖摆脱了多尔衮的威胁,但又被母族的压力所困扰,他在1651年迎娶了其母孝庄太后的侄女、来自蒙古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这段婚姻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满洲和蒙古的关系。但世祖却无法忍受他骄横任性的皇后。皇后在1653年被废黜。此后在孝庄的压力下,世祖另立了一位来自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为后,即孝惠皇后(1641年—1718年),这同样是一段满蒙间的政治婚姻,并且也同样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