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女真侵宋战争与武术世界低谷(1094年—1162年)(第4/5页)

岳飞的遇害激起了武术世界的普遍愤怒,整个武术世界对宋朝的政治忠诚受到了沉重打击,从此双方再也没有恢复真正的信任。失去了皇帝名义的号召,也使得抵抗运动难以继续。更加不可忽视的是,战争中整个武术世界的损耗巨大,要恢复元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等到武术世界再度兴起之时,又是整整一代人的岁月过去了。当宋朝在1162年为岳飞恢复名誉时,在北方,金朝的统治已经日益巩固,随着老一代人的故去,北宋时代已经成为遥远的回忆,南方的人们也逐渐接受了南北分治的现实,即使收复国土的意愿还没有全盘丧失,至少是大为淡化了。

南北宋之交的宋金战争长达近二十年,数千万人死于这场惨烈的战争。随着一批批武学菁英在宋金战场上陨落,北宋时代的武术世界体系消亡了。少林和丐帮的二元轴心不复存在,大量上个世纪叱咤风云的武术流派和组织在战争中凋零乃至消失。武术世界为保存中华帝国的血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付出了自身半毁灭的代价。但在这一艰危时局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武术家,虽然人数寥寥,却成为半个世纪后武术世界复兴的新希望。

武学的正典化进程

大约在12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位消失多年的武学耆宿,徽宗时期的武术大师黄裳重新出现,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他因为受到武术世界的追杀而一直隐居在偏僻的乡村,潜心研究新的武术技能。经过小半个世纪的努力,他成功了,但当他再度出现时,所看到的却是一个南北分裂的国家,昔日的仇敌们已经全部死去,其中相当一部分死于二三十年前的宋金战争。他所知道的武术世界已经不复存在,在北方,大量小的门派和帮会——譬如蓬莱派和秦家寨——都灭亡了,只有最大的几个得以幸存,而当局势稍微稳定后,若干新的势力又涌现出来。

作为上一个时代最后的孑遗,黄裳也已经年近百岁。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写成了一部呕心沥血的著作《九阴真经》,然后死去。这部书集合了黄裳所知道的道家武学的精华,是自吕岩以来几个世纪间内家武学的总结,注定将在嗣后两百年中深刻影响武术世界的命运。

《九阴真经》并非这一武侠史低谷时代唯一的成就。另外几部同样伟大的武学著作也出现在这一时期。譬如常与之相提并论的《九阳真经》,据称也在同一时期写成,并以夹注的隐蔽方式写在《楞伽经》的梵文经文里,被收藏在少林寺的图书馆。可以肯定,作者是目睹了时局剧变的一位少林僧人。作为金统治区仅存的原宋朝武学中心,少林寺有理由担心会遭到女真人的洗劫。毕竟,虽然有大批训练有素的武僧保护,但和千万人的军队对抗是不可能的。因此,这种以隐匿方式写下来的武学典籍,也可以视为一种保存的手段:即使藏经阁沦陷,武术书籍都被焚毁,写在《楞伽经》经文中间的《九阳真经》也可能以宗教典籍的形式躲过被毁灭或落入异族手上的厄运。不过这一秘密不久就失落了,少林寺本身也一无所知,直到一个世纪后,一名负责管理图书的僧侣才偶然发现这部经书的存在。

在稍早一些时候,年迈的独孤求败也整理了他的剑术,提出了他的反招式主义思想。独孤求败认为繁琐的武术招式并无意义,一切剑术及其他武术都可以归结为数百种变化,每一个都存在漏洞,只要抓住其漏洞便能获胜。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就对抗剑术、刀法、鞭法、暗器等各种常见兵刃的进攻归纳出了九类基本的应对技巧,每一类有超过三百种式样,这一崭新的武学发展后来被称为“独孤九剑”。但在宋元时代并没有这一武学的使用纪录。无法设想如果这一武术有后人传承,为何会找不到任何纪录。唯一合理的解释是,独孤九剑也以文字形式被保存在某个秘密地点,直到两百多年后的明朝中叶才被发现。

同时,从被攻破的北宋宫廷中也流落出了据传为一位宦官所著的《葵花宝典》。109这部书同样被认为是威力极其强大的武学机密文献,曾先后在多位武学家手上转手。但与前述武学著作不同的是,极少人打算认真修炼其中的武术。因为它要求修炼者进行自我阉割,割掉自己的睾丸或(女子的)卵巢,才能进行之后的练习步骤。这是一般身体健全的武学家所不能接受的,甚至也会怀疑这种内功修炼方式是否真的具有效力。

显然,《葵花宝典》是一位宦官的作品,但其真正作者已经无从查考。在宋朝并没有宦官是武学大师的记录。掌握强大武力的宦官对于皇帝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如果个别宦官还可以用对皇帝的忠诚来获得信任,那么在宫廷内侍中存在葵花宝典武学的传承链也是难以置信的。至少我们可以询问,当金国军队攻陷汴梁时,这些宫廷武学大师在哪里呢?他们甚至不能保护自己的皇帝免于被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