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想在这里诞生(第2/2页)

我快步走去,来到教堂前,门楣上的浮雕里果然刻着一七五六年。今日是礼拜的日子,教堂门口一个精致然而古朴的镜框里,用捷文写着今日诵经的内容,旁边放着一束沾着清晨露水的我叫不出名字的洁白的鲜花。人们伴随着钟声陆陆续续地来了,更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我没有犹豫,随着人们走进去。显然这里只有我一个黑头发的中国人。此时,我暗暗高兴,我更愿是在这里,而不是在圣维特大教堂,感受真正的人间一次完整的礼拜了。

我选了一个地方坐下,教堂的确不大,也只能容纳一百多人,发黄的墙壁两边都是耶稣受难的油画,正前方是鸽子围绕的圣母玛利亚的画像,画像前已经摆满了各种颜色的鲜花,此时,一位小姑娘手捧一束鲜花,在圣母玛利亚的像前一只腿跪下,而后小心翼翼地将鲜花放在她的胸前。

礼拜开始了。唱圣诗,朗诵圣经,牧师布道,做弥撒,整整一个小时。可以说我一句也听不懂,当然只听懂了两个词:“玛利亚、阿门。”然而,我却在这里感受到了我从未感受过的一种人间挚爱无比安然、舒畅的氛围。

忘不了那中年牧师身穿绿色的外套,他布道时的笑,是我从讲台上看到的最美的笑,充满着发自内心对人间美好融化出来的笑。他讲着,不时地笑着,声调平缓而安静,虽然我一句都听不懂,然而,我知道他在讲,人应该怎样忍受苦难,而变得更美好。忘不了身穿白色长衣的高高矮矮的小男孩儿、小女孩儿,最小的也只有三岁,他们站在讲台的旁边与牧师一同唱圣歌,而后走下来与大家握手。此时,我身边的一位老人,一位怀中抱着婴儿的母亲,他们满脸亮亮地微笑着都主动与我握手。这时那位三岁的小男孩也来到我的面前,小手绵绵地握着我的手。我的眼里顿时流出了泪水。是在异国吗?我不知道这握手具体内容是什么,但我知道,它叫人记住人间的永恒是友谊、是爱、是安宁。

当管风琴响起,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这么美的管风琴声,它应该是人类创造的最美的声音,那预示了一种庄严,一种永恒的生命。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礼拜。每个星期当你从繁忙、噪乱、紧张、烦恼,或是兴奋中走出来,哪怕你理解不了这里所有的一切,但那笑容、握手、歌声足以给你心灵最好的抚慰,最纯的净化和洗礼。

从教堂走出来,仍是绵绵细雨。那一天,我的心一直沉浸在几丝忧郁然而更是强劲的跃动中。我的心飞回祖国。中国人从来都以自己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古代文明为自豪。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有两部并称于世的“圣经”,那就是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这是关于自然、哲学、人生、治国、养性、修身、无所不容生生大道的真经。让我们的学者从学问中走出来,如同那教堂里的牧师,让我们更多的人从寺庙香火功名利禄的寄托中走出来,让我们遍地的歌厅、餐馆的老板们拿出一点点的资助来,让我们每周两天的休息日有这样一个场所,老人、大人、孩子、妇女哪怕就像做礼拜那样坐上一个小时,听听老子讲的天地之理,听听孔子讲的生生和谐。如果说人类生活的最高点,便是自爱与爱人,那么这里,一定可以平静人们的心性,纯化气质,老老小小的脸上一定会映出生命最真的微笑。

记得那一天细雨将我的头发、衣服浸湿,然而我仍独自在雨中漫走,在另一片土地上,我近乎热烈地遐想。

韩春旭(1955—),大连人,现居北京,著有《唯美散步》《女性的极地》《背对命运的独白》《笑对人生》《生命之约》等散文集,其中不少篇目被译成英语、法语、日语、马来语介绍到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