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庭园(第3/4页)

谈到苔庭,任何到过京都的人都会联想到西芳寺,就因为这里的苔最出色,故又名“苔寺”。其实,许多人仅知苔寺之名,反不知西芳寺为其原名。西芳寺本为佛教净土宗寺院,其庭于十四世纪中叶,由当时名作庭家梦窗国师创作。当时的庭园大概是枯山水形式的,后因一次大水,冲毁原庭,而今只有山腰一区高地上的枯山水部分,保留着梦窗国师的手笔,其余较低区域,则为后人继作者。这个庭园立于西芳寺川畔,岚山与松尾山之麓,地形富于高低自然之变化。园中除上部梦窗国师的一区枯山水外,其余皆为池泉式庭园,以心形的“黄金池”为中心,有石径,小桥及花木竹林。而无论枯山水与池泉,皆没于厚厚的青苔里。据云,此寺之苔种类多达四十余种。六世纪来,这些形状各异,色泽不同的青苔,一任其自然衍生,故无论池沼之边,台级之上,桥畔,径间,甚至石块上,树枝上,都蔓衍着青苔,绒绒密密,如毡似锦,在那浓浓的青苔间,不知隐藏着多少兴亡盛衰的故事!西芳寺即以此遍地的苔闻名遐迩。又由于作庭历史悠久,园中古木参天,花卉丰富,故四季皆可观。尤其当枫叶转红之秋,与白雪覆地之冬,景致最堪欣赏,是游客最多的时节。

比西芳寺规模较小,而同样以苔庭著名者有只王寺。这是一所尼庵,为平清盛失宠的侍女只王度其余生之处。寺内除只王、其母、其妹等三人之墓外,另有近代京都名妓照叶(后落发为智照尼)之坟。仅此四处红颜遗冢,已足令人感慨悲悼,更何况寺前一片苔庭,与庭上密植的枫树!当其秋去叶落之时,此庭特别珍爱红叶,不予扫除,任其覆盖苔上,翠红参差,斑斑斓斓,夕阳残晖之下,特别有一种凄艳的情调,给我的印象最深刻难忘。

其实,苔庭并不限于西芳寺及只王寺,京都大小名庭,就记忆所及,随便举例就有天龙寺、桂离宫、孤篷庵、聚光院、大仙院、金阁寺、银阁寺等,莫不以青苔之美增加庭园幽玄凝重的气氛。甚至于一般茶道庭园,以及民间里院,也都随处可见苔痕斑驳,京都人雅爱青苔之情形,由此可以想见了。青苔虽能自然衍生,但是践踏则枯死,所以美丽的苔庭,与枯山水庭园同样,都是属于视觉的庭园,却不便身临其境的。

写日本之庭园,如果不提及山的借景,可能是一大疏忽。因为无论是枯山水,或池泉式庭园,日本人作庭的态度是艺术创作,所以最高的境界在求其完美。但是庭园再大,总有囿限。若欲突破此限制,则需假借于大自然之背景,才能使有限之庭园画面,呈现无限之伟大景象。京都东北有比睿山、如意岳,及包括南禅、华顶的东山三十六峰;北有衣笠、御室;西有嵯峨、岚山、松尾、山崎等山,三面受群山包围。锦绣山河,该是作庭家梦寐以求的环境,此间名庭名园如此之多,诚良有以也。

京都的庭园,利用三面高山者虽多,然而最能发挥借景效果的,该首推圆通寺庭园吧。圆通寺为十七世纪后水尾天皇之离宫,位于大悲山,占地不大,房屋建筑亦十分简单,然而却因其庭园风景而著称。坐在该寺院的长廊上,眼前是一片横长方形苔庭,院中除三数组白石和枫树若干株外,更无他物。绒绒厚厚的青苔生满全庭,随地面自然的起伏而凹凸,产生柔和的光影明暗,似有旋律隐藏在那翠一色之中。当其月色朦胧之下,则看似荡漾的绿波,园隅静伏的白石,又如神话里的龙女出浴,庭中散发出妖异的气氛,诱人遐思。此庭坐落于大悲山之顶,庭之周围不设石垣,却以密植各色茶花而修剪整齐之树丛为墙,故春天花开际,朵朵茶花点缀其间,有如巨大的花环拥抱翠庭,平添无限明媚。树丛之外,是大悲山的斜坡,可以看见老松七八棵,直立庭外。由于树丛设在山崖,居高望远,除高大的松树外,其余较矮的树木都变成林海一片,消失在视界之外,极目处是对面远方的比睿山。比睿山是日本关西名山之一,以其为佛教天台宗之发源地,成为观光之胜地。然而当你远眺的时候,山本身的美姿,却将更深地吸引人。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阴晴朝夕,它永远有可观的面目,人间果真有“山气日夕佳”的景致,比睿山亦可当之无愧了。圆通寺的风景因其特殊的环境,可分为三部分:近景为由青苔、枯石与枫树组成的庭园,界限设在茶花树垣;中景为树垣以外至比睿山麓的一片林海;远景则是雄伟的比睿山,而最妙处在那树垣外几棵矗立的老松枝干,分布均衡,将中景与远景分割成七八面,形成一幅自然的大屏风,使原本秀美的风景,因此嵌入此屏风之中,而更增加几许东方的艺术美。据云后水尾天皇深爱此庭风景,后虽因山高取水不便。而另营修学院离宫,然而晚年仍眷恋此间,频频驾幸观赏,日本人遂以“王者之庭”称谓,赠此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