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诀》回评

金庸作品中,《连城诀》部头不大,分量却不轻,这是人类文学史上一部深掘人性底蕴的奇书。尤其读到后半部,实在惊心动魄。本人特将评点《连城诀》时所写的后六章的回评整理出来,与广大“金迷”共享。

第七章

《连城诀》共十二章,至第七章恰为本书后半部之开始,而布局至此恰进入一大转折。前半部疑云漫天,后半部想象遍地。好一场大雪崩,洗出人性之底色。睹罢想象,恨无塌天之雪崩,掩尽人世丑恶。

第七章名曰《落花流水》,这本是中原四大豪杰——人称江南四老,又称江南四奇——响当当的名号,他们分别是“仁义陆大刀”陆天抒,“中原无敌”花铁干,“柔云剑”刘乘风和“冷月剑”水岱。四人率领二三百中原豪侠,长途追杀一个淫暴无比的西藏血刀僧——血刀门的掌门血刀老祖,从湖北一直追到川藏交界的大雪山。血刀老祖孤身苦战,又携带着断腿的狄云和水岱的女儿水笙,两匹马一死一跛,眼看将人绝境。不料一场大雪崩阻断了群豪后,奇峰迭起。先是花铁干偷袭血刀老祖不成,反而误杀了刘乘风。接着血刀老祖在雪底下斗杀了陆天抒,随即又设奇谋斩断了水岱的双腿,最后在内力耗尽的情况下,用心理战逼降了已成惊弓之鸟的花铁干。

“落花流水”四大豪杰每个人的武功都与血刀老祖在伯仲之间,结果却反被血刀老祖杀得“落花流水”。血刀老祖在逻辑上固已先被设定为人性极恶之代表,然而在此“大恶人”之对比下,所谓中原豪侠,智勇皆非敌手,尤其令人惊骇之处是,所谓“狭义”,在生死紧急关头,竟可荡然无存。相形之下,血刀老祖不但神勇凛凛,看他算得准、把得牢、做得彻,处处使人胆寒,而且这老儿心口合一,毫不忸怩作伪。人性恶到极处,反而显出一股至刚至大的真诚。所谓“落花流水”,是乃浪得虚名。人生一世,欲作大圣贤固然难于登天,即便欲作血刀老祖这般顶天立地之恶汉,环视宇内,能有几人?为人但有真性情,传世岂无好武功——血刀老祖乃金庸作品中上上人物也!

金庸小说反面人物有三绝。《连城诀》之血刀老祖,《天龙八部》之南海鳄神,《笑傲江湖》之采花大盗田伯光。三人一净、一丑、一生,皆为拿得起、放得下、重原则、轻生命之硬汉。血刀老祖救过狄云,南海鳄神救过段誉,田伯光救过令狐冲。人生于世,自当结交良善,但倘无真良善可结交,则不若与此三绝为友,生得豪壮,死得痛快,岂不胜过与蝇营狗苟之辈终日厮混哉!

第八章

第八章写水岱和血刀老祖死后,狄云、水笙、花铁干三人困于雪谷之内数月,狄云、水笙以兀鹰为食,水笙为狄云织成一件“鹰服”。此章名为《羽衣》,深得戏剧艺术中道具妙用之法。世上美人显贵万千,谁曾穿过那兀鹰羽毛织成之衣?一件羽衣,几多鹰尸?狄云水笙数月之生命延续全赖此也。水笙原来以为狄云是血刀老祖的徒孙,一直骂他“小淫僧”。而借此羽衣,既写出水笙对狄云认识之转变,好感之渐生,及名门小姐不肯口头认错而以实际行动表明细密心思之含傲带羞,又写出狄云性格之质朴而自卑,更写出与群侠前来营救的水笙之男友注啸风不能释怀之块垒。一件羽衣,其重几何?

此章对花铁干穷追猛打,撕开全部人性恶之底蕴,配以愚众之喧哗,点面结合,骂尽自以为是之“正义”君子。花铁干贪生怕死,向血刀老祖跪地求饶。血刀老祖死后,又用水笙来讨好“小淫僧”。自身穴道一解,先是吃了水笙的马肉,后来又吃光了结义兄弟陆天抒、刘乘风的尸体。群侠人谷后,他自称“手刃恶僧”,又污蔑狄云、水笙行为不端。金庸写出花铁干“几个时辰之间,竟如变了一个人一般”,一位几十年并未做过什么奸恶之事的名侠,在极端情境下,“数十年压制在心底的种种卑鄙龌龊念头,突然间都冒了出来”。这是对人类心理层次的深刻洞视,也代表了20世纪文学人物塑造的新高度。

从结构上看,第七章杀得日月无光,令人回肠荡气,而这第八章则处处令人憋闷欲吼。同是大雪深谷,第七章局面之主人为血刀老祖,犹如一盏灯塔,照彻四面八方;而第八章中没有英雄,前一半是一个伪君子加两个窝囊废,后一半是受伪君子欺弄之乌合愚众,秉“公心”,持“正义”,搅得乌烟瘴气,连老鹰都不愿来做看客。此乃一张一弛之结构法,读金庸小说,大可伸缩血脉,通贯筋骨,收神照功,血刀经养生之效也。

第九章

这第九章叫《“梁山伯·祝英台”》略有些不妥。因为全章主旨是披露万震山、言达平、戚长发师兄弟互忌互残之内幕,尤其写出出乎狄云意料的言达平竟也“心肠如此恶毒”。而狄云回顾往昔与师妹戚芳之言笑晏晏,其中以“梁山伯·祝英台”命名之蝴蝶一节,只是一个小插曲。此章主要写言达平在戚长发故居大规模挖掘“聚宝盆”,万震山率众前来劫夺,回乡寻师的狄云救了当年救助过自己的“恩公”言达平。故此章不如名为《聚宝盆》或《恩公》更佳。言达平本为狄云之恩公,但至此狄云反为言达平之恩公。言作狄恩公时,不过是假仁假义地利用之,而狄作言恩公时,却是明知此人之险恶及对己之利用,却仍怀滴水涌泉之心,奋勇救之。两相对照,可知金庸并非否定情义之存在,而是在痛揭大奸大伪的同时,深切称许人间真正之侠义。读者若见万、言、戚之行径而否定一切师徒之情,见《连城诀》之阴天险地而灰心人间正道,则大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