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曼陀罗

柔软的耕耘

童年松土的记忆深埋在我的心里,知道强根固本的重要,但若没有柔软的土地,强根固本也就成为妄谈。人也是和土地一样,要先把心地松软了,一切菩提、智慧、慈悲,以及好的良善的品性,才有可能长得好。

童年时代,家里务农,种了许多作物,不管是要种什么,父亲带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松土地。

如果是种稻子或甘蔗,就用牛犁,一行一行的把土地翻过来,再翻过去,最少要把两尺深的硬土整个松过一遍。父亲的说法是:“土地是有地力的,种过的土地表层已经耗去地力,所以要把有地力的沙土,从深的地方翻出来。而且,僵硬的土地是什么作物也不能种植的,柔软的土地才是有用的土地。”

如果是尚未种过的土地,就要用锄头松土,因为怕牛犁损坏了。先要把地上的杂草拔除,然后一锄一锄地掘下去,掘起来的土中夹着石头,要把石头拾到挑篮里。这些石头被挑到田畔去做水圳,以利灌溉和排水,并保护土地。

第一次耕种的土地要掘到四尺深,工作是非常繁剧的。

“为什么要掘这么深?”有一次我问父亲。

他说:“不管是种什么作物,根是最要紧的,根长得深,长得牢固,作物的生长就没有问题。要根长得深和牢固,就要把石头和野草的根彻底地除去,要使土地松软。土地若是不松软,以后撒再多肥料也没有用呀!”

童年松土的记忆深埋在我的心里,知道强根固本的重要,但若没有柔软的土地,强根固本也就成为妄谈。人也是和土地一样,要先把心地松软了,一切菩提、智慧、慈悲,以及好的良善的品性,才有可能长得好。即使是年年长好作物的农田,也要每年搓草、松土,才能种新的作物。

因此,一切正面的品德,最基础和根本的就是有一颗柔软的心。

柔软心在佛教的经典里常被提到,例如把十地菩萨的第五地称为“柔软地”。如来常教我们要有柔软的心、柔软的行为、柔软的语言;要柔顺、柔法、柔和忍辱、柔和质直。

例如在《法华经》里,佛就说柔和忍辱是如来的心,如果一个人有柔和忍辱的心,就可以防止一切嗔怒的毒害,如衣服可以防止寒热一样。佛说:“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

例如在《大集经》里,佛说:“于众生中常柔软语故,得梵音相。”因而把如来温和柔软的声音,称为清净殊妙之相。

什么是柔软心呢?就是不执著、不染杂、不僵化、能出污泥而不染的心。是指慧心柔软的人,能随顺真理,既能随顺人的本性不相违逆,又能与实相之理不相乖违。所以在《十住毗婆沙论》里说:“柔软心者,谓广略止观相顺修行,成不二心也。譬如以水取影,清净相资而成就也。”那么,柔软心也可以说是不二的心,不分别的心,清净的心。

有柔软心的人才能真正的生起道德,也才能以这种柔软使别人生起道德。贤首菩萨曾说:“柔和质直摄生德。”意思是慈悲平等,质直无伪的人,才能摄化众生进入正法。

我们都知道,佛教里以清净的莲花,作为法的象征。莲花的十德里第五德就是:“柔软不涩,菩萨修慈善之行,然于诸法亦无所滞碍,故体常清净,柔软细妙而不粗涩,譬如莲花体性柔软润泽。”(《除盖障菩萨所问经》)所以,莲花也叫做“柔软花”。

据说在天界最鲜白柔软的花曼殊沙华,也叫做“柔软花”。不知道莲花与曼殊沙华是不是相同,但是把人间天上最美的花都叫做“柔软花”,可以见到其中深切的寓意。在西方净土诞生的人不也是在莲花上化生吗?可见,柔软,是独步于天上、人间、净土的。一个真正柔软心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是出入自在。传说地藏菩萨在地狱行走的时候,焚烧人的烈焰,一时之间都化成柔软美丽的红莲花来承接他的双足呀!

有柔软地才会耕耘出柔软心,不是来自印度的观念,中国本来就有。

传说老子的老师常枞要死的时候,老子去问法,请老师说出最后的教化。

常枞缓缓张开嘴巴,叫老子往嘴巴里看,问老子说:“你看见什么?”

老子说:“我只看见舌头。”

常枞说:“牙齿还安在吗?”

老子说:“牙齿都没有了。”

常枞说:“这就是我给你上的最后一课。”

老子又问:“而今而后,我要向谁请教?”

常枞说:“你要以水为师,你可看河床的石头虽然坚硬无比,不久就被水穿成孔、流成槽了。”

说完,常枞就仙逝了。

这是中国古代讲柔软心的动人故事。常枞“以水为师”的教化可以和佛圆寂时说的“以戒为师”相互比美。以水的柔软为师,能知道天下最坚强的就是柔软;以戒的清净为师,能知道天下最有力量的是清净。